阅读历史 |

第37章 执法官冒充凶犯杀人犯口吐真言(1 / 3)

加入书签

那是在遥远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漆黑的夜晚笼罩着大州市郊的一个小村落。在这个宁静的村庄里,住着刘寡妇和她的三个儿子,他们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命运却在那个夜晚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第二天清晨,当邻居们醒来时,震惊地发现刘寡妇和她的三个儿子已经惨遭杀害,尸体横陈在卧室之中。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让整个村庄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与恐慌之中。

消息迅速传遍了全村,人们议论纷纷,猜测着凶手的身份。有人回忆起前一天晚上,曾看到一名施工队的工人前来村里借菜刀;另一些人则声称自己也曾遇到过同样的情况。更糟糕的是,各种传言开始蔓延,有人坚信这起凶杀案是由施工队中的某个人犯下的。这些传闻让村民们人心惶惶,对陌生人充满了怀疑与恐惧。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逐渐掌握了更多线索,但案件的真相依然扑朔迷离。虽然有目击者称见到过施工队的人员借刀,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任何具体的嫌疑人。村民们的猜测与谣言给破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真正的凶手仍然逍遥法外。

只凭施工人员到群众家里借过菜刀,而且又未借走,就断定是施工队的人杀的,听起来似乎有点牵强,但也不失为是一条线索,在没有其他线索的情况下,只有在施工队里寻找借过菜刀的人。经查访:案发的当天晚上,驻村的施工队,正在露天放映电影,施工队的人们和部分群众都看电影去了。电影放映之后,作为放映这场电影的组织者——施工队的俱乐部主任程守中,把放映任务交给了放映员,他本人去回驻地去了,他回驻地后,都干了些什么,却无人知晓。第二天,也就是当群众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人问程守中:“昨晚你没看电影,在放映电影的期间,村里有四人被杀,你晓得吗”? 又有人问:“程主任,你手上的伤是怎么搞的”?

程守中遭此突然发问,心中发慌,本想说不晓得,但手上的伤又无法解释,于是就语无伦次的编造说:“昨晚电影开映之后,我回家拿烟,巧遇土匪进村抢劫,杀了刘寡妇一家四口,我当即与土匪展开格斗,因寡不敌众,我也被土匪打伤,眼瞅着土匪们跑了”。 此案究系何人所为?经过多方查证,均无线索,程守中则成为本案唯一的见证人。而程守中的话是否真实呢?经查:刘寡妇名叫刘煦,年近不惑,丈夫已去世三年,与三个儿子相依度日,长子17岁,次子14岁,最小的儿子11岁,都是平民百姓,没有前科,也无劣迹,家庭状况也不富有,同土匪也无纠葛,那土匪为啥要杀掉她一家四口而不骚扰别人呢?村子里住着1000多人的施工队,土匪敢来吗?全村的村民和施工队的人,谁也没见到土匪,显然,程守中的证言,值得推敲。

就在案情没有线索之时,突然有人报告说:“文印组的大裁纸刀不见了”。 这给办案人员提供了一丝灵感,把菜刀和裁纸刀连在一起分析:借菜刀和偷裁纸刀者,可能是一个人,案件又可能与刀有关,而偷盗裁纸刀的人,就在施工队的政治处,因为外人是接近不了文印组的。经过群众暗中辨认,接过菜刀的人,就是程守中。据此就把程守中列为嫌犯,进行重点调查。可是,查来查去,案情依然没有进展。整个案情,除了程守中之外,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程守中又死守着编造的谎言不放,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在没有司法程序的当时,将程守中强行逮捕,进行狱中侦察。

在关押程守中的房间里,只有两个在押犯,一个叫程守中,一个叫贾范仁,程守中的信条是:只要我不招供,就找不到证据,没有证据就不能定罪,不能定罪就不会被处死,一旦招供,那是必死无疑,所以必须咬紧牙关,就是受到多大的折磨,也要死不认账。所以,他非常谨慎,贾范仁似乎也是如此,他俩一连三天都没说一句话,直到第四天,程守中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同伴说:“我叫贾范仁,模范的范,仁义的仁。你叫什么名字”? 程守中说:“我叫程守中。你多大啦”? 贾范仁说:“25岁,你多大了”? 程守中说:“咱俩同岁,我也25啦。你是干啥的”? 贾范仁说:“我是音召关的保安排长。你是干啥的”? 程守中说:“我是施工队的俱乐部主任。你为啥事儿进来的”? 贾范仁觉得火侯不到,看了程守中一眼,欲言又止,没做正面回答,只是漫不经心的说道:“他们只是怀疑,就不明不白的把我抓进来了”。 在这种双方都有顾忌的情况下,程守中没有再问,贾范仁也没再说。

第五天,贾范仁主动出击,他对程守中说:“你昨天问我为啥事儿进来的,我没敢说,原因是怕你不可靠,我想了一夜,觉得咱俩是狱友,把咱俩关在一个监舍里,这是缘份,今天我偷偷的跟你说:我杀人了,这种事千万不能让保卫干部知道,一旦被他们知晓,我是必死无疑,我看在咱们是狱友的份上,才敢跟你说。那你是为啥事儿进来的”?

程守中觉得,贾范仁敢把杀人的大事,告诉自己,足见贾范仁是个可信之人,于是就打开了防范的闸门,信口对贾范仁说:“我也杀人了,你杀几个”?贾范仁说:“两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