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零五章 旨意(1 / 2)

加入书签

点了秦王赴江淮两浙赈济安抚百姓,清理后患的旨意,送到了婆台寺里。

内侍先来传了皇上的口谕,无非是勉励几句,接着旨意就到了,古六少爷古玉衍和传旨的官员在婆台寺山门里碰了个正着。

这一个下午,婆台寺人进人出,难得的热闹。

古六脚步很急,进了秦王暂居的客房,没等说话,外面小厮一连串的禀报进来,又有旨意到了。

这一趟旨意是给金拙言的,让他明天一早,就赶去监修太后陵园。

见传旨的内侍退出走远了,古六看着秦王,指着金拙言手里托着的明黄圣旨,“这个,先是魏相说,太后陵园进度极慢,这又临近春节,得派个得力的人过去看着,苏相说,是不是请工部点个人过去,是皇上说的,说太后生前最疼拙言,就让拙言去吧。“

金拙言脸色紧绷,面无表情的听着。

点了王爷赴兴淮安抚赈济百姓,却又把他这个王府属官调去监看皇陵,那陆仪呢会不会也一张旨意调开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我跟你南下吧。”古六看着秦王,“阿爹说,这一趟江淮之行,用兵上有两浙路的唐帅司和邱贺部,虽说这会儿报上来的折子说祸乱严重,可阿爹觉得,这一块不用王爷操心。

王爷这一趟,难在赈济两个字上。

严相当时问了皇上,王爷这一趟赈济之行所需的粮银从哪儿筹调,皇上说,让您自行筹调粮银。

我跟你一起去,江淮一带,古家还有几分薄面,就算调不够赈济所需的粮银,至少不至于饿死太多了。”

金拙言看着秦王,“小古说的有道理,还有,尽快启程吧,这一趟,我不跟去没什么,阿凤无论如何得跟在你身边,启程之后,将在外就好办了,京城这边,有我和翁翁呢。”

“你不用跟去。”秦王低着头,沉吟了好半天,抬头先看着古六道;“你跟过去,只怕皇上要迁怒到古尚书那里,与大事无益。江淮一带,”秦王转头看向金拙言,“是你经手打理过的,不用太担心。”

金拙言脸色微缓,点了点头,他有点儿急了,江淮一带有胡磐石这个地头蛇,至少隐晦暗处,不用太多担心。

“拙言刚才说的对,是得尽快启程,小古回去吧,跟古尚书说,请他放心。你去准备启程,不用点太多了,此行不宜张扬。”秦王看着陆仪吩咐,陆仪欠身答应,转身出去了。

古六犹豫了下,也拱手告辞。

“你也启程去皇陵吧,安心。”秦王看着担忧的看着他的金拙言。

“让郭胜跟你去吧,有他在”后面的话,金拙言没说下去,有郭胜在,他几乎能放心。

“阿夏在京城。”秦王摇头,郭胜不在京城,他不放心阿夏。

“郭胜跟你走,倒是,好些。”金拙言看着他,慢吞吞道。

秦王失笑,抬手拍在金拙言肩上,“阿夏的脾气,你还不知道没有郭胜这柄利刃,她照样”后面的话,秦王没再说下去,顿了顿,才接着道;“京城要是有什么事,你跟阿夏说一声,听听她的意思,你知道阿夏,见识眼光,不比你我差。”

“好。”金拙言应的十分干脆,王爷这话,他是认可的。

送走金拙言,秦王转身进去。

李夏已经知道了旨意的事,见秦王进来,忙迎上去。

“什么时候启程”李夏迎着秦王问道。

“明天一早,宜早不宜迟,拙言被点了去监修皇陵,早点启程,免得阿凤唉。”秦王低低叹了口气。

李夏心里微松,调走的是金拙言,不是陆仪,这太好了,这一趟江淮之行,金拙言去不去,不是大碍,可要是陆仪被调去监修皇陵什么的,她只能让郭胜跟去了。

“小古来了,说要跟我一起去,替我在江淮筹集钱粮,我没让他去,不到动用古家的时候。”秦王接着道。

“江淮这两年风调雨顺,就算今年江阴军作乱,也是危害有限,柏景宁肃清海患后,各市舶司收入大增,江淮民间殷实富庶,富户众多,银粮都不是问题。

问题在江淮的官员。两浙,淮南东路,江南东路的漕司宪司帅司,只有各互相拆台,没有互相帮助的,只要把他们都压服住,就算不能同心协办,把他们压得不敢作乱,你这趟差使也就顺顺当当了。”

李夏拉着秦王的手,挨着他坐在炕沿上,话语轻快。

秦王露出丝笑容,“我也是这想,你放心。”

“已经进了腊月,你最好在春节前赶到,唉。”李夏一只手抚在秦王胸前,仰头看着秦王,一脸心疼,“寒冬腊月的赶路,又赶得急,别赶的太急,别太辛苦。”

“你放心。”秦王握住李夏按在他胸口的手,举起来送到唇边,“我没事。阿夏,我不在京城,阿凤也不在,拙言虽说在京城,却远在皇陵,又不能随意回来,你也要小心。”

李夏点了下头。

“阿娘说过不知道多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