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九章 半途不能废(1 / 2)

加入书签

李县令是想说这都是因为儿子才气出众,话到嘴边又觉得这么说未免显的太轻狂,话到嘴边又改成了福份。

李文山想着和李夏商定的大策略:要随时找机会进言,把阿爹拉回来。这会儿正是好机会

“确实是儿子的福份,也多亏了大伯,若没有大伯提携,咱们哪有机会认识王爷那一趟去江宁府,肯定是大伯特意安排的,就是今天这份公使钱,一半是看在儿子要陪王爷读书的份上,另一半,肯定也是看在大伯的脸面上呢,阿爹你说是不是”

李文山边说边观察着阿爹的神色,李县令脸上的喜气凝滞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笑道:“他不过是为了兄友弟恭的虚名儿当年阿爹吃了多少苦,好不容易熬出条命,也是多亏了你姨婆日夜不合眼的照看,你太婆就惨死在他们手里我不是要提当年的事,他不是真对咱们好,不过是顺水的人情。”

李县令虽然这么说,却没什么底气,他不是完全不辩是非的人,江宁府之行,老大确实是用心替他安排了的,要他完全视而不见否认掉,他做不出来,可要他承认这是老大对他们好,他又绝不愿意承认,只能扯出从前,含含糊糊扯的很没有底气。

“阿爹,老太太常说的那些话,其实经不起推敲,真要象她说的那样,伯府人人都想害死阿爹,我觉得阿爹肯定活不下来,不说伯府,就说咱们家好了,象岚哥儿,还有阿夏,这么大的小人儿,要是阿娘,不说阿娘,就算我好了,想害死岚哥儿,谁能防得住还有老太太总说,日夜不合眼,人又不是铁打的,日夜不合眼能撑几天我”

“你这是怎么说话呢”李县令恼了,“那都是你姨婆亲身经历过的,老太太还能说假话我看你是得了点儿便宜,就忘本了”

“这不是话赶话说到这里了,你恼什么算了,不说了。”李文山也有点恼了,作为他爹最大的骄傲,他以前就不怎么怕他爹,现在就更不怕了。

李县令被儿子这一句话噎住,看着纵马直往前冲的儿子,颇有几分后悔,刚才那几句话,是有点重了

回到横山县后衙的家里,李文山兄妹四人都累坏了,连晚饭都没吃就歇下了。

李县令却没觉得累,和钟老太太对面在上房榻上,两人抿着小酒,一边看着徐太太和洪嬷嬷、琼花三人一件件拆着王同知送来的礼物,一边说着闲话。

“这王同知不是老爷的上峰吗怎么反倒给老爷送了这么多东西”徐太太拆出一堆贵重衣料,以及其它贵重东西,困惑而担忧。

钟老太太想说句什么,张了张嘴又咽回去了,老爷后头有个一品大员

李县令眯眼笑着,王同知这礼是因为山哥儿要陪王爷读书,他这是先行交好不过这话,在路上他就已经拿定了主意:山哥儿陪王爷读书这事,一句话也不能多说。

山哥儿在王爷身边侍候,这名声好不好极其重要,最好是不亢不卑,视权贵如浮云,要淡定再淡定,家里更是万万不能轻狂了,确保家里不轻狂最好的法子,就是什么也别跟她们说,她们不知道,自然也就淡定从容不轻狂了。

“能有什么,王同知家资巨富,人又大方,在他手里,这些都不算东西。”李县令含糊了一句。

“他是老爷的上峰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没有这个理儿。”徐太太眉头拧的更紧了,忧心忡忡,自从老爷当了这个县令,跟从前比,可张狂了不少,这样下去,要招大祸的。

李县令得意的嘿嘿笑了几声,“你只管放心收着,我心里有数。”

“老爷多稳妥的人,都说了让你放心,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钟老太太心里,一半跟徐太太一样疑惑,另一半却又觉得自己是明白的,不管明不明白,照惯例,板起脸先训斥徐太太,徐太太陪着笑,不敢再多话。

明涛山庄,陆仪跟着小厮进了秦王书房,带着股子分不清是要笑还是恼的神情禀报道:“是万松书院的古山长,说是罗帅司今天请他过去,嘱咐说李文山是要科举入仕的,制艺解经的学问不能丢。”

“嗯”秦王两根眉毛一起抬起来了,惊讶看着陆仪,陆仪一脸苦笑,“刚刚,关副使也遣人过来和我说:他已经让人去查李家京城和下里镇两处了,很快就能查个清清楚楚。看来,你邀请李文山入读万松书院这事,这杭州城大概没人不知道了。这真是是我没想周全,王爷身边,就是多只苍蝇,这苍蝇也得查清楚三代。”

陆仪欠身认错。

秦王一脸恼怒,将手里的书摔到了桌子上。

“要不,我去澄清下”陆仪瞄着被摔在桌子上的那本书。

“不用,让他进。”秦王一肚皮的恼怒,可到底恼什么,他又不怎么说得上来,本来,就是一件小事,小到不能再小了,连事都算不上可再小,也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第二天,李夏早早就起来了,吃了早饭,写了几篇字,又帮姐姐绕了几卷线,这才一溜烟出来,跑去找五哥。

“秦先生给你回话没有昨天递话递的怎么样”这是李夏最关心的事,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