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5章 卡梅隆的“套路”(1 / 3)

加入书签

詹姆斯·卡梅隆说是要给周彦全部剧本,但是他看起来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当周彦伸手要剧本的时候,詹姆斯·卡梅隆在他那凌乱的办公桌上翻了好一会儿,才凑出一份剧本来。

“这一份,应该比较完整。”

周彦接过剧本,都不用细看,就知道剧本不完整,因为剧本有页码,而他拿到的这个剧本页码是从5开始的,后面也没有找到1,2,3,4,说明这个剧本至少也少四页。

不过他简单看了看,缺少的部份内容应该不多,因为第五页,主角才开始上船,前面那几页很有可能是各种介绍。

詹姆斯·卡梅隆也知道少几页,笑着说道,“有几页找不到,一会儿我让塞巴蒂斯安给你补上。”

随后他又找了一些分镜给周彦看,这次就更少了,稀稀拉拉只有二十多页。

虽然不知道分镜具体多少页,但是按照詹姆斯·卡梅隆的风格,《泰坦尼克号》的分镜稿数量肯定非常大,这二十多页都不够零头的。

不过周彦也不在乎,有剧本就行了。

“你要到取景地看看么,或许现场会给你一些灵感。”詹姆斯·卡梅隆问道。

“船已经搭建好了么?”

“当然。”

“我听说,船是一比一建造的?”

“是的,不过只造了一半。”

“只造了一半?”周彦面露疑惑。

他不明白,如果只造一半,该怎么去拍,纯用cg去做么?但是看最终的效果,应该不是纯用cg做的,现在的特效技术还没有达到这种地步。

“另一半用镜像就行了。”詹姆斯·卡梅隆解开周彦的疑惑。

周彦恍然,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虽然单纯用cg做出来效果不好,但是可以用镜像的方法,再用cg技术把镜像给拼接到一起去。

至于船体上的字跟图案,也完全可以涂上镜像的,拍出来之后一反转就行了。

《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拿到那么高的票房,电影的拍摄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光是道具这一方面,就花费了詹姆斯·卡梅隆整个团队几年的时间,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听说为了拍这部电影,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墨西哥弄下了一块几百亩的地,用于搭设拍摄场所。

他们还找到了当年造泰坦尼克号的船厂,拿到了图纸,动用了一万多人,花费好几个月时间,一比一打造了船体。

这部电影,光是前期筹备,就已经烧掉大几千万美金的预算了。

周彦翻了翻剧本,又翻了翻分镜稿,把两样东西都收了起来,然后掏出了笔跟本子,问道,“卡梅隆先生,关于电影的配乐,你自己有什么的想法么?”

“你会根据我的想法写配乐么?”卡梅隆问道。

周彦却摇摇头,“通常情况下,我不会刻意追求导演的满意度。但是提前了解导演的想法,对我的工作开展很有利。”

其实周彦根本不在乎詹姆斯·卡梅隆在配乐方面的想法,就算卡梅隆说了什么自己的意见,周彦也只会酌情考虑。

所谓的酌情考虑就是,如果卡梅隆的想法跟周彦一样,那么周彦就会采纳,但如果卡梅隆的想法跟周彦不同,那周彦就不会采纳……

之所以问这些,还是想通过这个话题,多了解一些詹姆斯·卡梅隆关于电影拍摄方面的想法。

这次周彦接下《泰坦尼克号》的活,除了为名为利,也为了能够学习一下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拍摄技术。

一部电影好与坏,评判标准有很多,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审美,可能在很多人眼中,《肖申克救赎》比《泰坦尼克号》还要好。

但是不管怎么样,要论电影中运用的技术,还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厉害。

他的电影中,技术是多方面的,道具、特效、拍摄手法,都要领先于同时代的电影。

同样是拍“大船”的电影,有的人或许更喜欢《海上钢琴师》,但是不得不说,《海上钢琴师》拍摄技术完全比不过早于它拍摄的《泰坦尼克号》。

卡梅隆点点头,“我确实有些想法要跟你说,你应该知道,我之所以请你来担任《泰坦尼克号》的配乐指导,是因为我看了《理智与情感》,这部电影的配乐让我印象很深。看过《理智与情感》之后,我还看了你其他的作品,比如《飞翔的钢琴少年》,我发现,你能够掌握很多种风格,而且完成的都非常好。”

听到卡梅隆夸自己,周彦更加意外了,因为从他进门到现在,除了一开始卡梅隆表现得有点没礼貌,后面的表现都非常正常,并不像其他人口中说的那样难搞。

殊不知,卡梅隆也是想要给周彦留下好印象。

跟卡梅隆合作过的配乐师们,跟他的关系都不太好,因为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从来不会去考虑配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