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何枝可依(1 / 3)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朝廷与准噶尔的第三轮谈判结束。
最后一次谈判,乃是由太子亲自主持,以表明朝廷对谈判的重视。
朝廷给出了和谈的“底线”,那就是准噶尔退出吐鲁番一线,双方以天山山脉为界限。
朱咸铭当然不是真想和谈,而是打算借此机会占地盘,在吐鲁番站稳脚跟后再寻机开战。
准噶尔人使团里也有高人,他们咬死的底线是割让哈密,双方互不相让注定要谈崩。
第一次独立处置这种军国大事,太子就把差事“办砸了”,这让他心里既难受又慌张。
反倒是皇帝这边,知道和谈很可能不成,所以没有过多苛责太子。
听了太子禀告之后,朱咸铭就没再深究此事,而是拿出了兵部的一份题本。
近期侍卫亲军和京营,以及各地方都司都有人事调整,这份题本是兵部近期上呈的第三份推荐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空缺的官位有五个,而兵部推荐官员有十五人,同时附上了这些官员的基本信息。
“让太子看看!”
听到皇帝的吩咐,程英将题本接过后,送到了太子本人手中。
朱景源摊开来看,在广西都指挥使拟任名单上,看到了贾赦的名字。
这一刻,他的心更慌了!
“兵部推荐贾赦任职广西都司,内阁那边对此审阅过了,此事你怎么看?”
听到皇帝的问题,朱景源思索了一会儿,方才答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此议可允!”
朱咸铭知道贾赦出仕,背后是太子推波助澜,所以他要听听太子的意见。
为维持某种“平衡”,朱咸铭朱咸铭不但要打压襄王府,还要适当加强太子和睿王两家。
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太子所言有理,一个边地都指挥使的位置,朱咸铭还是可以给与。
“理由!”朱咸铭平静问道。
太子内心是忐忑的,好在他对此已有准备,思索之后开口答道:“其一,贾赦忠心耿耿,其常言久食君禄而未报圣恩,心中……
“其二,贾赦出身武勋之家,少时得国公教导,其才能足以胜任……”
从忠诚和能力两个方面,太子介绍了贾赦很合格,一番阐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思索之后,朱咸铭说道:“他久未领兵,骤然主持广西之事,只怕一时也难以周全!”
“便让他去广西,做个都指挥同知吧!”
都指挥使位从三品,都指挥同知为正四品,看起来差一级却是个大坎。
贾赦去做都指挥同知,那么原来位置上的人,便该理所应当官升一级。
“你意下如何?”
“父皇圣明!”太子连忙答道。
虽然对这一结果不太满意,但好歹算是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朱景源当然不敢犹豫。
“你回去吧!”
“儿臣告退!”
太子转身离开后,朱咸铭起身走向了里间。
在里间靠东位置,此时立了一张大的屏风,上面贴了一张横竖皆有书尺的纸,纸上写了很多的字。
细看之下,纸上写的是侍卫亲军和京营,正五品以上将领的信息。
其中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将领,名字已被朱咸铭给标了红,如果朱景洪在此便知被圈的人,都是跟着他一起打过仗。
各地的都司的官职,在朱咸铭看来远不如侍卫亲军和京营重要,所以贾赦的都指挥同知可以给。
如今京营里面,这么多将领与朱景洪有瓜葛,就逼得朱咸铭不得不出手。
此前戴权给的名单,内外罗列了有两百余人,眼下被圈的人就在名单之内,人数仅有其一半不到。
这五分之一的将领,人数其实已称得上极多,全部撤换当然不现实,至少不能是一蹴而就。
所以,先要把关键节点的人换了,外放和调职都可以,至于罢官则要慎重。
“程英?”
“奴才在!”程英立马出现。
看着屏风上的一个个人名,朱咸铭问道:“老十三题诗题了没?”
“题了!”
这个问题,隔两天朱咸铭就要问一次,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今日得知已经题了,便让他立即来了兴趣。
“讲来听听!”
从袖中抽出了一张纸条,程英念道:“上林春光好,圣人携贤至……”
见皇帝没说话,程英方继续念道:“孺子侍御前,牵马执旌忙。
原野狮虎啸,父子威难挡。
齐心逐猛兽,猎归尝橘香。”
能在皇帝身边当值,程英也是内书堂里卷出来的人物,以往跟着翰林学士们读书,其本人文学水平其实不低。
所以朱景洪这诗,连他都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