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七十七章 万骑内患,刘禅的决策!(2 / 3)

加入书签

江淮之地水网密布,水量也很大。

但是在关中,除了渭水以及几条支流之外,其余小河小溪,水量只能用感人来形容。

“或许可出骑兵,断其粮草,逼迫其离开!”

吴懿也想到了一个办法。

能对付骑军的,当然就是骑军了。

况且,曹真在敌境作战,本来就有劣势。

虽然一人三马,并且有大量的骡马牲畜运输粮草,但你战马跑得快,你那些运输粮草的骡马,难道跑得比我汉军骑兵还快?

“这倒是一个办法。”

人要吃饭,马也要补给休息的。

马这种动物如果不吃饲料,不吃粮食,只喂草的话,每天要20-30斤草,这些草如果由马自己找的话要用三四个时辰来进食,如果由人来采集,也要一个时辰收集。

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一般在行军时采用一半草加部份粮食混合使用,就是这样,马在长途行军时也要每天吃十斤草和四斤左右的豆子或小米,一个时辰内就能喂完。

马的耐力不如人,负重走的话,也许一天能走100里,但只能坚持1到2天,

第二天就垮掉了,尤其是吃草的马更是这样,

吃粮食的马要好的多,能坚持3到5天

所以,魏军骑兵行军,由大部分部队每人一匹马先走,留下大约十分之一的人照顾马匹,然后驱赶马匹前进,当追上大部队时,再换马,再留下十分之一的人照顾马,给马喂食,饮水,然后再追,循环前进

这样节省了给马喂食,休息的时间,每天行军可达50到100里。

真正的做到了转进如风。

而且节省马力,行军距离完全取决于后面粮食的补给程度,不受马力的限制。

如果曹真是如此行军的话,只要将留守的那十分之一的人留下,因为粮食补给断绝,他便不得不找寻粮草,被迫离开汉军的粮草补给线,到左冯翊去与郑浑汇合。

“听闻曹真军中有不少匈奴骑兵,匈奴骑兵可不需要留人照顾马匹。”

由大部分部队每人一匹马先走,留下大约十分之一的人照顾马匹追赶大部队

这只是汉族的骑兵。

黄河以北的游牧民可不是这么玩的

匈奴骑兵每人配4匹马,长途奔袭的时候,4匹马同时驱赶,只骑乘其中的一匹当胯下的1匹疲劳的时候,换乘身边的另一匹。换乘过程中并不停歇,整支军队都在高速飞驰当中,骑手直接从这一匹马背跳到另一匹。

如此4匹马交替骑乘

蒙古军队也用类似的办法,能长途奔袭,以达到战役的突然性。

漠北游牧民驯养的马匹是蒙古马,身材不高,头大,腿短既没有西域中亚等地马匹(阿拉伯马)的速度和优雅步伐;也不如欧洲诺曼底马健壮有力;但是耐力好,不挑食,抗病力强,能适应草原荒漠恶劣的气候环境(尤其是漠北的严冬)。

经过长途奔袭后,即使用最粗糙的草料也能维持体力,甚至能食用树叶树皮。

在能饿死其他军马的地区,蒙古马依然维持高昂的战斗力

而且游牧民会训练马匹用骆驼的步伐奔跑,即是前后脚同侧迈进,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顺拐“。

据说马匹这样长途奔跑节省体力据说蒙古马每天可以奔驰上百公里,连续十余天,如此优良的耐力,其他的马种是达不到的。

而且蒙古马战斗中不惊不乍,彻头彻尾的军马

漠北游牧民不带辎重,打到哪抢到哪;蒙古马吃苦耐劳,走到哪吃到哪成就了天生的骑兵。

如果有这一批匈奴骑兵的话,想要断其后路,恐怕不那么容易。

其实最关键的是,汉军的骑兵大部分都在前方战场,现在拿得出手的,也就张苞的三千精锐骑兵,加上马超的千余羌人骑兵。

但张苞麾下的骑兵,大多数重骑兵,不善于奔袭,善于冲阵。

抛下这些重骑兵,剩下的轻骑兵,便只剩下两千不到。

两千不到的骑兵,恐怕起不到断绝其后路的可能。

“或许可以在运粮队中做文章。”

运粮队?

众人愣住了。

“殿下还打算运粮?”

接连被劫掠了数次,从褒斜道运送的粮草,已经停止了。

那些从益州,汉中转运来的粮草,都是堆积在陈仓。

不将在关中纵横的这些魏军驱逐或者消灭了,这粮草运一次就会被劫掠一次,纯纯的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自然是,不过,少部分夫子运粮,重甲步卒在一边护卫,队伍之中配备大量弓弩手,并且建造鹿角拒马带在队伍之中,两千骑军在一旁驱赶魏军骑兵。”

刘禅作为穿越者,自然是可以从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汲取前人哦不,对现在的刘禅来说,应该是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