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 开辟第二战线(2 / 2)

加入书签

人心。”

“一百万贯,固然是一个大数字。但是比起天下人心,就少的不能再少了。”

“天下人心?”李鹤有些不明白,他其实没有想那么多。

虞醒说道:“你觉得没有我们支持,这些人能支持多久?”

“最多两三年。”

其实,这些人支持的比想象的时间要多,在宋亡之后十年,至元二十四年,江南各守臣才向忽必烈报告,江南已经没有匪患了。

“你觉得,他们这么捧着李叔,是真正相信云南能打过去吗?”

“不是。”李鹤苦笑说道:“病急乱投医。一时被贵州大捷的消息吓到了,他们不过是用口头上的实惠,换一些好处而已。”

“这是上面首领的想法,马就是我云南的兵马了。”

李鹤一愣,说道:“殿下,您这是要动他们?”

“用我动手吗?”虞醒笑道:“鞑子会替我们动手。”

李鹤默默点头。

他可以相信,即便没有云南物资支援,这些人也会面临非常残酷的围剿。而今有了云南物资的支援,鞑子方面的反应只会更加强烈,到时候,他在赣州见过的各家首领,不知道有多少个能活下来。

一想到如此血流成河的局面。

李鹤就不好受。

“殿下,你觉得鞑子会镇压下去吗?”

“没有我们,或许会,有我们一定不会。”虞醒说道:“鞑子小族临大国,又不修政治,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纵然没有我们,鞑子也会民乱纷起。这是人心所向,刀兵能杀一个人,而不能杀所有人。”

“这是鞑子的根结所在。”

“我们与鞑子势不两立。我在母亲坟前发誓,一定要杀了忽必烈。但是而今自守云南,仅仅能自保。如何能杀了鞑子。”

“只有进攻,也唯有进攻,才能灭了鞑子。”

“但是如何进攻?”

“轻出必败。云南是经不起一场大败的。而今李叔叔给开辟第二战线。不就是钱吗?刀兵在云南不值钱,他们要多少,我送多少,大不了,各军战备武器送过去。”

“拿了我们的好处,各部自然要给李叔叔面子,如果再败上几场,我就可以从军中抽调军官派往两广福建。”

“那时间这些人就是正经汉军,他们与鞑子的战争,也就是我们与鞑子的第二战场。”

“我们砸钱,鞑子流血。”

“或许一日没有什么用,一年也没有什么用,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就不信鞑子能撑得住。”

李鹤忽然觉得,虞醒一点没有变,与当年在坟前发誓的少年一样。

李鹤其实知道,贵州大捷之后,很多人都有一些放松,军中将领开始谋取升官发财,各种走关系,找门路。云南本地人,似乎一下子都成为汉王忠实子弟。

其实有一个隐隐思潮在流动。

或许,别人没有察觉。但李鹤是搞情报的最为敏感了。他感觉到了。

这个思潮就是,与鞑子议和。哪怕是称臣也行。从此两国和睦。各守边界。

这股思潮就来自于云南本地人。

这也是云南本地人的经验。

就南诏与大理相比,南诏是比大理强太多了。南诏屡屡进攻唐朝,打得唐朝损兵折将,一度还侵占安南。

南诏前期与唐朝打仗,即便打赢了,也会称臣请和。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虚弱无比,很多时候就会答应,还想办法安抚南诏。南诏就输了面子,赢了里子,就这样见唐朝无暇他顾,就北上劫掠。打赢了,以称臣的名义讲和。

就这样南诏一步步吸收中原文化强大起来。

但是在南诏后期几位君主,见唐朝不行了,觉得自己行了,一心要搞个大的。结果穷兵黩武,以至于内部分裂,被人推翻。换了几手之后,才来到大理段氏手中。

大理段氏其实就借鉴了南诏亡国教训。与两宋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

而今虞醒在云南复兴,于不同的人看来,是不同的历史叙事。

虞醒最想效仿的就是刘备入蜀。要北伐中原,还于旧都,对身边的人,时时刻刻提刘备,诸葛亮。就是要强调这一点。

但是在云南本地人看来,宋汉,就是南诏,大理之后第三朝。就应该效仿南诏大理的成功经验,向中原称臣纳贡,并不是说,不与中原打仗,而是决计不要想,什么以一隅并天下,恢复中华的妄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