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三章 月泉之会(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十三章月泉之会

“方先生有什么办法吗?”

“李机宜且稍安勿躁,等几天。”

“等月圆。”

距离下一次月圆,还有十几日。

李鹤就藏身于月泉山庄中,看着月泉山庄,越来越热闹。找人问过才知道。原来是月泉诗会将近。

在宋亡之后,面对惨痛之极的处境。南宋遗民大多少数寄情于诗词之中。方凤等人就组织了月泉诗社,开后世文人结社之风。

将亡国之疼寄托于诗词中。

而蒙古人实在不懂汉人文化。只觉得这些人不造反,自己在家里写写诗词,也都没有太在意。比清朝人大兴文字狱。元朝在这上面这上面放得非常宽。

并不是蒙古人宽宏大量,实在是不懂。

故而这月泉诗社,办得极大,名动江南。与会诗人最多的有数千人,更有无数读书人关注品鉴,甚至可以说是领袖文坛。

而方凤所在之金华,正因为这等文化盛事,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至于在明初出现了一个政治上文学上派系,浙西派。

宋濂等人,为其再传后继。

李鹤细细打听了月泉诗会。都说,月泉诗会,正是要在每年八月十五,当月正圆,月泉也就是最大的时候,邀请宾朋满座。当众宣读上次命题之诗词。评点出三甲来。并结集录之。

这一下子提前了大半年,的确是前所未有之事。

李鹤心中一动,隐隐约约有了猜测。

立即求见方凤。见了方凤,说道:“方先生,这月泉诗会-------”

方凤说道:“李机宜,你猜到?”

“没有。但是这一此月泉诗会,恐怕不简单吧。”

“不错。”方凤说道:“既然李机宜已经想到了,我也不瞒机宜了。我要做的大事,就在月泉诗会上。我要诗会上,起兵反元。”

“方先生莫不是疯了?”李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金华这地方距离临安不远,而临安作为南宋故都,是大都镇压的重点,一直有蒙古大军驻扎。以防有变,虽然贵州大胜,让鞑子在长江以南的兵力部署不得不进行调整。甚至有一些地方兵力空虚。

但是决计不包括临安。

这个时候起兵,几乎是在脑门上写着找死。

虞醒都从来没有想过,在江南腹地有人起兵响应。

“也不错,自从社稷倾颓,我就是一个疯子了。”方凤说道:“不过,我知道什么时候该发疯,什么时候不该发疯。此次起兵,必死无疑。毫无疑问。”

“但却是对大都拉拢江南士大夫最好的应手。”

“月泉诗社数千人,看过月泉诗社诗集的,更不知道有多少。这些人都是江南士大夫。”

“只要我以社首之名举义,这些人身上天然有月泉诗社的标签,鞑子那边会怎么想?”

“即便鞑子宽宏大量,而这些人愿意信任鞑子的宽宏大量吗?”

李鹤一愣,不得不承认这一招毒计。

人都是很现实,而大部分江南士大夫,其实都不是赤贫出身,真正赤贫出身,是读不了书的。随着元朝统治的巩固,这些人迟早投向鞑子,历史上就证明,方凤死后,以金华为核心的区域的是士大夫,就成为了元朝的忠臣。

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而方凤这个举动,是在找死。

元朝之所以对士林的镇压不那么严重,那是因为元朝上层读书人少,对这方面有忽略。

现在,我给你搞出一个月泉诗社案。

不需要你懂诗写了什么,只需你懂得看名单,月泉诗社名单之中,并不仅仅是南宋遗民,还有一些南宋降臣,在元朝官场混得不如意,也来参加这些诗会,聊以遣怀。

这是一张关联甚广的网络。

一旦被定义为谋逆。

整个元朝江南行省都要为之一震。

而元朝必须对这一件事情进行反应。那接下来的局面也就很明显了。

定然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字狱。

江南士大夫们还能被鞑子拉拢才怪。

“那方先生准备如何撤退?方家子弟怎么办?”

李鹤忍不住问道。

“方家子弟中有能成才的,就拜托李机宜带走了。至于剩下的,就跟着老夫留下来了。”方凤捏须微笑,说道:“大丈夫当死国事。不当死于床榻。深恨当初一时胆怯,不能与诸位老友一并为国战死。今日有机会,为天下大事做一些事情,也让老朽之名,遍传天下,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李鹤心中明白。

“这是自填一子啊。”

要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案,没有几个重量级的人物牵连其中,怎么能行?方凤决定将自己的性命填进去。

也只有方凤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