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打得就是精锐(1 / 3)
第二十九章打得就是精锐
阿里海牙就凭借这四个万户,打穿整个湖南广西。迅速扩充到十几万大军。成为元廷之中举足轻重的大将。
这十几万大军中,降军占了大多数。
阿里海牙老底子也有扩充。
但是本部人马扩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阿里海牙手中几十万大军,这种精锐也不过五六万。
虞醒之所以能快速扩充。是因为虞醒揉合了宋代练兵术与现代一些练兵理念。
将宋代练兵术标准化。这才能迅速扩张,迅速补充战斗力再标准以上的新兵。
每一战后,锻炼出来的老兵,虞醒都是非常看重的。
这个训练体系是虞醒创建,王四端掌控,正因为能寻常补充各部新兵,也让虞醒将各山头迅速消耗掉。
而蒙古这边可不一样。
蒙古这边,兵马就是话语权。兵马就是自己的政治地位,兵马就是一切。
本质上,蒙古人上层就是孛儿只斤家族与各掌兵大族的联合体。
各部兵马名义上是朝廷经制之兵,但本质上,谁是谁的人?谁是谁的兵?是很明确的。每个人都知道。
忽必烈威望如日中天,他能压得住臣服的并不是大元皇帝,蒙古大汗。而是忽必烈。
这也是为什么忽必烈死后。元朝上层就没有太平过。
毕竟,这些人在遇见矛盾的时候,谁也不服谁,就忍不住用刀兵决定谁对谁错了。
这种情况下,兵马补充哪里有那么容易?
不仅仅是要诚度,而是对自己的忠诚度。
这其实也是封建社会的通病了,很多时间军队都是一次性军队。
其实而今虞醒的军队也有这样的特性。
虞醒军队核心是曲靖训练的四万老兵作为核心的。一旦全部损失,就元气大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不过总体上,虞醒恢复实力的速度是比元朝恢复实力的速度要快。
阿里海牙这种精锐扩成功就更慢。
更不要说,谁想扩充军队,在蒙古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阿里海牙作为色目人,混到现在这个位置,不敢说到顶了。
也差不多了。
他想在扩充兵马,忽必烈都不答应。
率领着阿里海牙部下精锐的哈散,还是很有信心的。
暗道:“父亲,兄长,三弟,今日我就要给你们报仇,你们看见了没有?”
只是哈散刚刚升起的兴奋,被眼前的局面震惊了。
“这,怎么可能?”
因为杀出来的汉军,只有数百人却以坚不可摧的攻势,将元军逼退了。
哈散定睛一看,心中一愣:“步人甲?”
看上去很像,但是很多地方不是。
但是这不重要。
这种成建制的重甲步兵,已经很多年没有在战场上遇见过了。
因为太贵了。
南宋之亡,本质上是财政破产。到了南宋灭亡前夕,每一支军队编制都不满,各部都欠了很多军饷,很多小兵都有军官头衔,因为给不了钱,只能升官了。
这种情况下,更不要说组建一支成建制的重甲步卒了。
而蒙古人是没有这个需要的。
蒙古人在结合中原技术之后,他对周围国家在装备上是有压倒性优势的。根本不需要重甲来对付敌人。蒙古即便有这个钱,更多是投入到骑兵之中。
马复身披重甲,冲上在第一线,只觉得浑身上下叮叮当当作响。
并不是甲胄互相碰撞,而是敌人的刀剑打在上面,弓箭射在上面。
自然不能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几十斤的盔甲,缓冲太多力量。最多身体上淤青一块,并不影响继续作战。
几十斤的盔甲,也影响动作。让动作有一些迟缓。但并不重要,巴掌宽的斧头,看似不大,但砸刀,刀断,砸人,人死。简直是人形坦克。
这种重甲步卒本质上是有来对抗骑兵冲击。
南宋初期,是用来与金朝铁浮图硬抗的。
而今更是所向披靡。
只是重甲步卒其实也有自己的烦恼。
那就是云南本地人,身高不足。
要想穿得上几十斤的盔甲,还能行动自如。拼杀一个时辰以上,那对体格的要求非常高。最好是那种身高一米八的大汉。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夸张。北宋年间兵样子里子最高一等就是这个数字。
而最低也要一米七多。北宋年间,兵样子最低一等。也是一米七七。一米七七以下,禁军都不要的。
而在云南选拔这样的人才,比例太低。以至于马复不得不从骑兵调到重甲步卒。
马家三代都在南方,但本质上是西北大汉。
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