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二章 生与死(2 / 3)

加入书签

还有大理段福写的请罪奏疏。自然是说要代父亲辞去大理总管之职。

以及汪惟正决心打大理。

汪良臣心中复杂。

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云南此刻,已经都沦为贼手,我收复了,那就是汪家的了。”

云南自然不可能完全是汪家的,必然要给朝廷一些交代,但是这蛋糕由他汪某人来分,想想就知道利益多大。

将来云南汪家,可能比巩昌本家都兴旺。

但是汪良臣也有自己的担心:

虞醒大势将成。

汪良臣并没有跟随忽必烈讨伐大理,但是他见过很多人都是跟着忽必烈讨伐大理的老人。谈过当年的事情。

自然也明白当时的艰难。

其实在忽必烈之前,元朝就有一次讨伐大理,却被高氏以惨烈的代价击败了。

汪良臣明白。

那就是不要看忽必烈能做成这一件事情。

他就能做成了。

南诏当年与大唐打得有来有回,甚至有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的说法。

黄巢之前,有庞勋起义,庞勋就是戍守桂林的士卒造反。他们之所以戍守桂林,就是防范南诏。

可以看出来,一个统一的全盛的云南,决计不容小窥。

“凌霄峰要加快速度了。”汪良臣下定了决心。

至于汪惟正打大理这一件事情,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一来千里之遥,现在说什么也都晚了。二来汪惟正是汪家第三代中最有出息的小辈。不用他多操心。

他对他这个侄子有信心。

他召来速哥,说道:“速哥你攻山这么久,也累了,休息一下吧。”

“是,”速哥行礼道。

“赵安,你投降朝廷也就几年了,一直没有给你立功的机会。”汪良臣嘴角带笑,“今日,给一个机会。将所有新附军都归于赵总管指挥,限期一月,攻下此山。”

“若能攻下,大功一件。”

“若不能攻下。”

“别怪我没有给你机会。”

赵安猛地抬头,看着微笑的汪良臣,随后低下头:“属下,遵命。”

赵安与张万齐名,都是张珏用心培养的年轻将领。

也是赵安,开重庆城门出卖了张珏。

两人的际遇也有不同。

张万是走投无路,张珏战死后,无奈投降。而赵安用张珏的性命交了投名状。

元廷对两人重用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张万闲置宜宾,对于赵安却是重用,用来统领宋朝的降军。

本来赵安的仕途很顺。

但是张万举兵反叛,杀了汪惟明。更是将宜宾城长江以南的十几万百姓全部迁徙到曲靖。

这种影响,现在还没有消除。以至于鞑子南下,必须在江北强征民夫,到江南转运物资。这极大的拖延了行军速度。

特别是虞醒是张珏孙女婿情报,已经不是秘密了。

张珏旧部,立即被无数人用有色眼镜放大了看。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如张万一样搞出大事来。

赵安首当其冲,即便赵安出卖了张珏,依然有人阴阳怪气的说:“焉知不是苦肉计。”

这就是事实。

叛徒永远不会被信任。

所以汪良臣,就给赵安一个好差事。

攻山。

速哥攻山,死得是蛮部。速哥本部不过是督战。除却几个倒霉鬼,被山上飞得太远的石头砸死,几乎没有伤亡。

而今现在汪良臣可不是让赵安干速哥一样的事情。

而是要赵安本部去攻山。

也就是原宋军降军去攻山。

这其实是蒙古人惯用的政策。让新附军去打头阵。死了也就死了。

反正,汪良臣此刻也将张珏旧部,视为不安定因素。与其让他们在与虞醒对阵的时候,搞出什么意外,不如先消耗完拉倒。

打下凌霄峰,消耗新附军。

一举两得。

赵安与张万齐名,他岂是庸才。

汪良臣的想法,赵安用脚后跟想,都明白是什么想法。

只是,他有办法吗?

他敢违抗汪良臣的命令吗?

不敢。

此刻他心下恍惚

想起当初与张万喝酒猜拳的时候。

想起重庆城门上,他接到劝降信,左右徘徊。并向张珏请示,张珏断然拒绝的时候。

想起,他决心大打开重庆城门的时间。

想起,很多。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他如果早知道,大宋还能再云南撑起一片天。他也不会投降。他毕竟为大宋浴血厮杀多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