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章 南海播下三季稻(1 / 2)

加入书签

嬴长生所用降温之法,只不过是利用了吹起降温的原理。

利用这个原理来发明不需用电的空调房,也并非他首创。

而是嬴长生借鉴于前世的一则新闻。

说是非洲酷热,也是经常因中暑死人。

有位老人,买不起空调,便把捡来的塑料瓶,切割成漏斗状,代替门窗,安置在墙壁上,以此来使室内降温。

当然,嬴长生只告诉了赵佗吹气降温的原理。

数天后,天空乌云密布,如嬴长生所料,台风果然要来临了。

幸亏嬴长生没提前种下三季稻,不然就要毁在这场台风中。

他也是盼着台风过去之后,再来种植会安全一些,因为水稻扎根很浅,但凡受点大风,极易被吹倒。

这天半夜里,台风登陆。

屋外呼啸的风声,令嬴长生难以入眠。

宫女和太监都来自北方内陆,从未见过这种场面,被吓得瑟瑟发抖。

反而是太子爷异常淡定,担负起安抚情绪的工作。

太子和宫女太监们围着一盏灯火盘腿而坐。

“太子,奴婢请您再讲个故事。”

“好,孤乐意讲。”

“从前,有个挖掘古玩的后生……”

……

飓风过后。

玳瑁县到处一片狼藉、到处是倒塌的树木。

幸好有绳子绑住石头,穿过屋顶作为防护。

不然的话,很多屋顶都要在这场飓风的摧残下,给掀得啥都不剩。

嬴长生一直心心念念的三季稻,终于等来适合播种的季节。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嬴长生解决。

这天,嬴长生带着众官员,正在水稻田里巡视。

这些水稻都是离耳族之前播种的,长势低矮、育种不良。

这明显是刀耕火种下的产物。

这里的刀耕火种,即是离耳族在一片荒地上放一把火,燃烧剩下的草木灰就成了土地的肥料。

待播种几年过后,土地渐渐失去肥力,他们会换下一片土地,继续耕种,如此反复。

“殿下,玳瑁县尚且有黎水(今南渡江),以供百姓引渠灌溉稻田,而儋耳县(原离耳部),则无河流可用。

因此,臣决定从南峰山开掘引渠,流向岛中西北引溪成河,令儋耳百姓可开垦更多良田。”

嬴长生向史禄说道:“史公此计绝妙,若能落成,则是造福百姓之举。”

“若论造福百姓,臣不及太子半分。若不是有了水车这等灌溉神物,少不了要动员更多百姓劳力。”

“史公谬赞。不过这开渠之前,孤有一事提醒。”

“太子请讲。”

“这开渠动土之前,须得提前筑堤。不过眼下只能先用夯土或砖石,若是有水泥,可保河堤千年不损。”

“殿下,何为水泥?”

“此物凝结之后,坚不可摧,远胜糯米石灰浆,无论作用于城墙、房屋、水利,都是绝佳利器。”

史禄连忙问道:“殿下可有此物?”

嬴长生说道:“此物需要大量铁矿,眼下孤并无此物,仅仅处在用少量铁矿研发之中,无奈我大秦铁矿目前发掘甚少,铁器尚且不足军用,仍以青铜为主,故而,孤也无法大批量研制!”

“如此说来,我大秦盛世降临之日,尚缺国运,倒叫人可惜!”

“史公无须忧虑,孤既已立志要开创盛世,岂会因区区水泥而阻碍脚步?”

史禄闻言,瞬间被嬴长生的豪气折服,连忙行礼表态。

“太子有此雄心,臣必然全力响应。”

嬴长生自南下以来,所表现出来的作为,无形之中,已然成为南海众臣将来誓死追随的对象。

这其中绝妙的默契在于,嬴长生不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

他也并没有刻意的去拉拢,而是通过一件件事,一点一滴的,帮众臣解决难题,从而获取威信力,最后收获他们的跟随。

试问,哪个有作为的官员,不愿将来追随这样的明君?

嬴长生托起史禄,感叹道:“愿将来,我等一同见证盛世到来!”

视察完稻田,根据和史禄所拟的方略,开展对稻田精耕细作的运动。

首先,在玳瑁郡的黎水两岸,以及海峡对岸的雷州半岛区域,开垦数万顷水稻田。

其次,再由史禄主持,调动军民一同前往南峰山,将山顶湖的水,引向儋耳县。

最后,儋耳县就可以再开垦大量稻田。

此外,嬴长生给当地带来了曲辕犁这件耕田神器,在他的指导下,南海的百姓还学会了一项施肥技术。

那就是因为琼州郡贝壳众多,几乎数之不尽、取之不竭。

用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