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5章 日月,农工,人民(1 / 2)

加入书签

第625章 日月,农工,人民

朱由校看到温体仁眼中闪过了一丝莫名的神色, 不知道这坏老头又想到了什么,不由淡淡一笑。

“温老以为朕找他们所为何事呢?”

温体仁嘿嘿一笑:“陛下天心深渊难测,老臣不敢妄自揣度。”

“无妨,且说来听听,说错朕不怪责便是。”

温体仁闻言也放开了:“陛下之前的安排都是为了教化西方百姓。”

“陛下天心玲珑,既然考虑到西方百姓,必然也想到了咱们大明的子民。”

“老臣以为,陛下下一步应是想大力发展我大明的出版行业,好让更多的百姓能够更加清楚了解我大明当前的发展,以及各种政策改革的情况。”

朱由校点点头:“嗯,大致方向倒是不错的。”

温体仁略略思索后,眉头微皱:“只是陛下,出版印刷书籍售价不便宜,一般百姓人家恐怕不舍得买。”

朱由校:“朕也没说一定要按书籍的形式发行。”

温体仁闻言眼睛一亮:“陛下莫不是说的报纸?像《京报》一样!”

“嗯,就是像《京报》一样,只是这《京报》主要报道的朝廷政令、官员任免和一些军事内容,只在京师周边的官员和士绅、富商之间发行。”

“朕觉得这还远远不够。”

温体仁补充道:“陛下,其实现在民间也有自己发行的报纸,叫做《急选报》,主要报道一些社会新闻和奇闻异事等。”

“哦,这《急选报》在什么地方发行?”

温体仁有些尴尬:“也是在京师及周边地区发行。”

“不够不够!朕要大明今后全国各大城池都有朝廷统一发行的报纸,纸张质量差一点没关系,印刷清晰即可。”

以前老百姓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官府衙门前的公告,能了解到的信息是少之又少。

像北京和南京这样的繁华大城,出版物繁多,那里的百姓能接触到的信息丰富,其知识储备和见识自然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胜一筹。

如今大明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正处在大变革中。

只有整体提升人民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虽然现在许多地方才开始土改,农民刚拿到土地种上地,吃饱饭,但是这提升素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润物无声的发展。

而且,这报业不仅是提升百姓见识的途径,同时也是控制舆论的有效手段,很有必要。

管理一个帝国,事物无比繁杂,许多事情,像大明报业这样的事情,朱由校只要想到就会立马着手去吩咐执行,免得过后会遗忘延误。

两人聊了一会儿,吴淳夫和孟绍虞联袂而至。

听了朱由校关于成立大明报业局的构想后,二人都很激动,尤其是吴淳夫。

自工部从户部拆分财权,自负盈亏后,吴淳夫现在也是化身成了另一个不折不扣的郭老抠。

干啥事都是讲效益在先,研究什么项目都要先算算这些东西管不管用?赚不赚钱?

现在,一听到要大力发展报业,广开印刷厂,他双眼顿时大亮。

这接单印报就有钱收!而且还是长期收,好活不费力啊!

“好好好!陛下真是深谋远虑,英明睿智。”

“陛下放心,不就是印刷办报嘛。工部一定全力配合礼部,把全国报业搞得红红火火的。”

朱由校特意叮嘱孟绍虞:“统一报业印刷后,主要发行三类报纸。”

“第一类,主要为《日月报》,按照之前《京报》的规格和内容发行。”

“第二类是《农工报》,这一类主要推广各类天文地理知识和工业技术,教授手工知识,种植和养殖技术等,关于这些专业文章的撰写,可以找工部官员帮忙。”

“第三类是《人民报》,头版用浅显易懂的话,给普通百姓讲解朝廷方针政策,其他版面社会新闻,诗文鉴赏等杂类。”

朱由校将办报的主旨和分类一说,三人立时领悟其意,豁然开朗。

等到讨论完具体细节,送几人离开时,已是傍晚时分。

朱由校走到门前看着天边的彩霞,伸了个懒腰,摸了摸肚子。

“嗯,这个点确实有些饿了。”

“现在皇后有孕在身,银耳莲子羹恐怕不合适。”

“良妃最近的spy有点累了,让她歇一两天吧。”

“嗯,成妃的猫眼螺海鲜粥、容贵妃的阿胶枸杞海参汤,还有月嫔的葡萄好有些日子没尝了,就她们仨选一个吧。”

想到这里当吩咐道:“小柿子,给朕准备一下容贵妃、成妃和月嫔的牌牌,朕要翻牌子。”

“好咧,陛下!奴婢这就去准备。”小柿子满脸笑意退下准备。

天边的晚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