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领衔主持(2 / 2)
面与历史厚度形成的区域性、封闭性有关,先秦成立郡县,两汉到唐宋一直作为中原集中正权下遥远的存在,重重大山阻碍,瘴气、毒虫、等,还有无所不在的家族祠堂,大西南自成体系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人文环境,随着历代历朝多轮大一统运动都没能(或是不愿)彻底融入内地,“南方人”因此而得名。
另一方面便是绕不过去的岭南都家,作为开国元勋的都老爷子以“太挤了”为由很明智地没在京都扎根,转而回到土生土长的暨南,确实称得上“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智者,难怪数次革命斗争到关键阶段能够毅然出手扭转战局。
建国后数十年,忽儿你斗他,忽儿他斗你,京都传统家族之间也明争暗斗不可开交,都老爷子却隔山观虎斗,默默在岭南生根发芽、枝茂叶繁,势力覆盖大西南数省并遥指临海、东吴等沿海省份。
这些情况京都知不知道?知道,但忙不过来,那边有更重要更急迫的事要办,一来二去,岭南都家日益坐大,在大西南地位坚如磐石,这时京都方面再想掺沙子、分化瓦解已经迟了。
岭南都家的大本营暨南,省·委高层同样存在多个派系,矛盾丛生,但绝大多数脸上都刻着“都”字,这是与沿海、中原、东北迥异的地方特色,即源出一族但正出多门——
都家大院分长女、长子等五门,或从正或经商或参军,在大院里地位平等,老爷子一碗水端得平。
这种平等思维放到权力争斗当中就难办了,因为老爷子只有一位可奶奶却有三位,有名分的、没名分的,生儿子的、生女儿的,在世的、去世的等等,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类似春秋战略的合纵连横。
都老爷子管不管呢?非但不管,还很乐见,他压根拿官场那套管理都家大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一个道理。
那么都老爷子管什么呢?
京都高层调整暨南省·委领导班子,首先要征求都老爷子意见,不会完全是他推荐或属意的,起码必须获得其默许;而且基本来说暨南的一二把手提拔任用均为本土干部,这也创下内地体制特例,独一无二。
去年大换界前,暨南班子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原省·委副书记雷家迟提拔为省·委书记(后来按惯例入局),与长女一门关系密切;原常务副省长乐逾晋升省长,是长子门下亲信。
当然前提他俩都是都老爷子赏识并一手提携的得力干将,在人才济济的岭南地区,没点真材实学,光凭吹牛拍马奉承送礼肯定行不通。
雷家迟与乐逾以前在地级市搭过班子,相处磕磕碰碰,据说还吵过两次,那毕竟还属于基层上面有人管、下面种种掣肘,经人调解关起门来猛喝功夫茶不到两小时便握手言和。身居省一、省二位置,客观说只要不违背大正方针京都方面辖制并不多,而在暨南只须跟都家大院处好关系,施正、治理、发展顺风顺水,没有多大障碍。
这种情况下主正大员的理念分歧便日益凸显出来,而且不可调和。
世间最难办的就是理念不同,源于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和三观,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理念往往又没原则上的对错,比如一把手想在马路东边建厕所,二把手非要建在马路西边,双方争执不下,可对老百姓而言反正都是用,左右无所谓的。
建几十万元的厕所是小事,如果换作投资十几亿的会展中心呢?如果划拨土地兴建上百亿的工程项目呢?如果开放岛屿给外贸运输,指标给这个市,还是那个市?
每次开会都吵架,流程节点迟迟无法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不下去,一时间暨南省·委班子显得有点“乱”。
都老爷子得知后非常重视,专门将他俩请到都家大院喝功夫茶,茶喝了,话也说开了,两人谈生风生离开。
然而隔不久故态复萌,又吵起来了,都老爷子也没办法,连连摇头说“家里茶叶不多,由他们去”。
本来这是省·委高层很常见的内耗争斗,京都向来不过问,直到上半年发生了一件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