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春分(前)(2 / 4)
穿过松柏的缝隙,可见不远处的墓地全貌渐入眼帘。左右碑柱,上面雕刻着精致的图案和文字,一侧是梵文佛经《往生咒》,一侧则是逝去者的生平事迹。在阳光的照耀下,碑柱上的文字熠熠生辉。
“这里就是先生的墓地。”
众人走到墓前,挨个举香祭拜,以作告慰。
“这个明堂设计,别出心裁。”
沈皓霖仔细观察着墓前的平地,不禁赞叹道。
(明堂是指山脉进入平地时,展现出一平原,而家之明堂则指宅门前之庭院。)
“明堂宽而广,地势…”
沈皓霖取出罗经,校准方向后,开始细致地实地勘探。他发现整个明堂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这在地官的眼中,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明堂应当平坦且宽广,既不过于凸起也不凹陷,更不可有残缺或杂乱,这些都预示着运势的流失和凶兆的出现。)
当年那个地官必定是想要在此地布下天星四贵的格局,意图借此自然之貌以求福祉。然而,当沈皓霖踏入这片区域,他的眉头不禁微微一皱,目光在四周的环境中巡视。他发现,这里的地形天然就缺少一角,如同一块拼图缺少了关键的一块,使得整个格局显得并不完整。
“四贵缺一,可惜可惜。”
沈皓霖不禁轻声感叹,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惋惜和遗憾。他想象着如果这里的地形完整,那么整个天星四贵的格局将会是何等的完美,但现实却是不尽人意,这一角的缺失让一切变得不可能。
“景色秀丽,令人也是心旷神怡。”
然而,尽管心中有些失望,沈皓霖却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他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微风轻轻拂过面颊的舒适。尽管太阳高悬,但这里的微风却恰到好处地中和了阳光带来的燥热,让人感到宁静而舒适。
“阳龙配阳向,方位没有什么问题。”
沈皓霖继续观察,他打开罗经,经过一番精确的核对,确定了墓地的朝向。
(堪舆中,阳龙有十二,阴龙有十二,合起来则是坐山二十四龙,所谓阳龙配阳向,阴龙配阴向,不可杂配,古有语言: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过咎绝门。)
“对汇案山,形如笔架,家出才子,文章盖世。”
沈皓霖见对面山势起伏有致,恰似一座古朴典雅的笔架。
“皓霖不愧是资深地官,恰巧我家老三从小酷爱文学,尤其是写作文章,我也是全力支持,希望他能发挥所长。”
徐先生站在沈皓霖身旁,望着那座山峰,微笑着说道。
“以此地来看,右侧可见白虎之山,左侧则有青龙之脉,高低错落有致。”
他站在墓前,望向两侧的山势,继续说道。
(所谓青龙必须出自本山向左延伸的枝脚,而白虎则属于向右延伸,两者形成一个环抱格局,其中龙高虎低才能实现“藏风纳气”,反之则不属有福之地)
“徐叔,附近有水源吗。”
沈皓霖询问徐先生。
“附近本来没有天然形成的湖泊,为了水的考量,我们特地组织施工队伍,从附近的支流中引水入山。”
徐先生稍作思索,然后解释道。
“所谓坟后青山数丈高,前有水流起波涛,水在阴宅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沈皓霖接着说道。
“此土偏红,地气过于旺盛。”
他缓缓走近,蹲下身子,右手从地面拾起一把土壤,左手轻轻拨弄,仔细观察土壤的颜色和质地。
土壤偏红,带着湿润的气息,他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他抬起右手,将土壤凑近鼻子,轻轻嗅了嗅,然后放下手,站起身来。
“可有按照一年进行一次泄葬?”
皓霖直起身子,转身向徐先生问道。
“确实是这样。当初设计此布局的先生特意交代过,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泄葬,以调和地气,确保墓地风水稳定。
徐先生回道。
“嗯?”
沈皓霖正欲起身离开,目光却不经意间落在了墓土上。他惊讶地发现,墓土竟然有成群结队的蚂蚁在忙碌地穿梭。他轻轻拨开附近的草丛,发现了一些蚁穴的迹象,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墓之周围,不可有蚂蚁、蛇鼠、狐狸的巢穴,这是最为基础的堪舆常识。但是因为动物善于隐蔽栖身之地,有时候会被忽视甚至误看。)
“我先去看看青龙、白虎两地水口。”
沈皓霖站起身,对众人说道。
一行人跟随着徐先生,来到了引水入流的汇聚地。沈皓霖下车后,顺着蜿蜒曲折的人造栈道缓缓向下走去,目光如炬地俯瞰着下方的景象。
青山如黛,环绕四周,绿水潺潺,水流在临近山脚下形成一小片宁静的湖泊。然而当他走近水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