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章 回家了(2 / 2)

加入书签

,也让沈雁回的眉头紧蹙。

她想着,轻声吩咐侍书:“晚些时候你回去一趟,将施粥的地点多增设几处,用我私账的钱,挂沈家的名号。”

沈雁回不需要名声,但沈家是需要的。

薛良枝听得她这话,没问别的,心里倒是更确定了。

看来她与兴国公府,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听到沈雁回这话,侍书答应的快,轻声记下来,眼见得马车往前走,倒是诧异了一声。

“咱们来的时候,似乎还没有这些?”

沈雁回才跟她说完,闻言往外看了一眼,也楞了一下。

靠近城门口的地方,稀稀疏疏的支撑起了几个棚子,天寒地冻的时节,大火烧柴,锅里面熬着粥,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浓白的哈气四散。

除了粥棚之外,旁边还有坐了几个大夫,正在熬煮汤药。

驱寒治病,大火不停歇。

怪不得这样天寒地冻的时候,还有人在路上赶路呢,原以为是要去城中循着要饭的,谁知道竟然是这般有施粥的。

瞧着这场景,沈雁回也有些诧异:“也不知是哪家人这么好心。”

倒是薛良枝看了一眼,压着声音道:“是长林王。”

听到这个名字,沈雁回骤然愣住,才跟真人见过面,乃至于还沾染了他的鲜血,这会儿骤然提起来,沈雁回的第一反应就是心惊肉跳。

可看着外面的场景,那点害怕又被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则是震惊。

这个人竟然会施粥,且还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天气下,而且是在这样的位置里。

要知道,这边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权贵通行,何况这样的天气,如果赵无忧不主动告诉朝中自己所做的事情,那么无人会知道他为百姓们做过什么。

且别人家粥棚,都会贴上自家的标识,好叫人知道是谁在做善事,但赵无忧这几个粥棚却什么都没有。

是了……

沈雁回这才发现不对劲儿,试探着问:“嬷嬷,您怎么知道这是长林王的?”

她刚才虽然在马车上看了几眼,没有太详细的看,可也没有瞧见显眼的表示。

薛良枝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薛良枝听到她这话,笑着指了指:“看到那一朵芙蕖了吗?”

沈雁回下意识看过去,果然看到棚子的旁边,有一朵小小的芙蕖盛放。

薛良枝就跟她讲:“他喜欢芙蕖,一般会以这个为标志,但知道的人不多。”

说这话的时候,薛良枝的眉眼里还有些回忆。

见她这模样,沈雁回就明白了。

其实从早起那会儿无意中提及赵无忧的时候,沈雁回就猜到了,薛良枝与赵无忧的关系,大概是不为外人知的亲近。

只是她无意喟叹个人的秘密,所以并没有深入的询问,眼下听到她这话,倒是顿了顿。

看来这个粥棚的确是赵无忧施的没错,沈雁回就是没想到,这人居然也喜欢芙蕖。

那是沈雁回最喜欢的花。

盛夏荷塘里,并蒂莲成双,藕池香榭,荷叶轻晃。

她躺在船内,脸上搭着一柄荷叶,半昏半醒。

还有一个少年郎,声音清越,一声声的从远及近喊她:“阿盈,阿盈——”

她怔了怔,又迅速回过神来。

“他这般,倒是与外界传言截然不同。”

听到沈雁回这话,薛良枝弯唇笑了笑,道:“自然是不同的,其实北越到了如今,旧腐沉疴诸多,弊病难除,非一人之力造成,也非一人之力扛得。”

污名也好,骂名也罢,都算在赵无忧一个人的头上,显然太过苛责了。

沈雁回听出她话里的偏袒与不满,并没有接口,只是轻声说:“不管外界评判,无愧于心便好。”

这人是好是坏,与她都没什么干系,只要赵无忧下次见了她当成陌生人,她也不会跟长舌妇似的在背后议论是非。

薛良枝闻言,先看了她一眼,眉眼里带着点若有似无的喟叹,许久才道:“你说的是。”

因着大雪的缘故,这日马车走的格外慢,到了城中,道路早已被清扫出来,但是街上行人稀少,路上还有些打滑,好在车夫的技术不错,总算有惊无险的到了家。

马车里虽然有汤婆子跟毯子,但保暖还是有限的,回家之后,郑素婵让下人们熬了姜汤来,让众人都喝了一碗,又无奈的笑:“这般天气恶劣,在寺庙里住一晚上也是使得的,怎么这么赶路?”

别的不说,这样恶劣的道路,怪叫人害怕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