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潜在的朋友(2 / 2)

加入书签

因,带他去王遥的苏醒地点看一眼,就能知道那里埋藏的秘密了。这便是王遥愿意顺从艾比提议,直接离开现场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王遥不想搞僵自己与艾比的关系。无论艾比是真的看不到尸体,还是装的看不到。继续刨根问底或者仔细勘察现场都极有可能引发一些不妙的事件,使双方关系恶化。

既然连自我封印记忆这种只有自己知道,且完全没必要告知对方的事情都对艾比和盘托出,那么这必是过去的自己提供的暗示。

需要将艾比当作自己人嘛。王遥在心里默默点头,目前看起来还是够资格的。

朋友资格,这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词,通常只有自视甚高、视他人如草芥的人才会从他们空空如也的大脑中呕出这么高傲嚣张的词汇。

但对于王遥他们来说,跟他们做朋友是真的需要资格的。

试想,什么因素会破坏两个智慧生命之间的交流呢?

或许有人觉得,除去客观因素,如时间、空间上的强制性因素之外。剩下的客观因素无非是知识面广度、知识面深度不同与语言表达失真导致的单向理解与信息传递谬误。

确实,这些因素对交流的影响很大。但是人类依旧通过长时间反复沟通、肢体语言、表情、语调隐含的情绪等等立体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将其一一克服。

所以,真要说什么会破坏交流的话,那有且只有一个因素,即【对方无法交流】。

要承认,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是有逻辑的。

有的时候我们依靠思维惯性去理解并解决问题,有时候我们依赖固有经验(刻板偏见)进行粗略的筛选,也有时候我们会通过神经反射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这很好,这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成熟且完善的应对各种情况的机制,是通过不断进化得到的最顺手的工具。

但是,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自己其实每天都在使用这些工具呢?

我们依赖着这些处理问题的工具不断地将知识举一反三,并为之沾沾自喜、感慨自己知识面广博的时候,有仔细思考过推广之后的情形真的完全符合原定义描述吗?

看似全面实际偏颇的言辞、选择性地忽视矛盾之处的笔法、九真一隐当作十分正确的诱导。

或有意或无意,随着传播,终将成为扭曲他人思想的有毒食粮。

知识量少且逻辑思维能力差的人逐渐丧失判断力,变成不知自己其实无知的“碎片化逻辑使用者”。

剩下的聪明人也变得对任何消息都保持戒备,最终在无休止的精神消耗中间歇性妥协,使自己的逻辑也慢慢出现无法独立察觉的漏洞。

逻辑是地基,结论是建筑。

逻辑出现漏洞,无论多完美的结论,多正确的总结,依旧是错的,是本人都无法正确认知、领略的空中楼阁。

数学试卷上过程写个略字或者缺少了多个必要环节,只写个正确答案,数学老师会认为这学生是拉马努金吗?

所以,能始终保持交流意愿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够交流的人不多。

如果艾比这孩子真的有成为王遥朋友的资格,那王遥必然会为这个【真正的同类】提供必要的帮助。

官道上,一条灰色的影子从西向东一掠而过,似飞鸟一般迅捷。唯有那姗姗来迟的狂风能佐证,刚刚过去的真的是个高速移动的人。

路边茶棚里几个歇脚的人忙捂起茶碗,生怕飞尘跌入碗中,毁了茶水不说,还扫了喝茶的兴致。

不幸的总是大多数,几乎所有人的茶水都遭了殃,顿时茶棚里一片唉声叹气。

“刚刚过去的是谁家的,这么嚣张。”

“嚣张你也管不了啊,这是体三境高手才有的速度,就算在你面前嚣张你敢说一句人家的不是吗?”

抱怨也不能解决问题,有人起身要走,也有人招呼摊主再来一碗新茶解渴。

“先别急着走啊。”摊主一边擦拭桌面一边对着将要离去的客人喊道。

喊客人留步自然不是因为客人没付茶钱,这种小摊本就是先收钱再端茶。

“这种情况我也不是没遇到过,既然大家赏脸来我这喝茶,我就必须让各位喝到我煮的茶。各位稍坐片刻,钱不用再付,茶我煮好了再上。天灾我斗不过也就算了,人祸有什么资格让我的努力白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