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章 沙船(求追读)(2 / 2)

加入书签

衡高速行驶时大舵偏工况下的动压。

他还是

林海笑道:“不急不急,我先看看船舵。”

他看到舵叶的下缘也有两个圆孔,对沈廷扬道:“这两个孔就是用来穿勒舵索的?”

船尾舵由舵桨发展而来,最早出现在中国汉代,直到一千年后才传到西方。等西方用上船尾舵时,中国已在宋代发明了悬挂式升降舵,这是近海优化的智慧结晶,却阴差阳错制约了东方海船的远洋航行能力。

和舵叶固连的舵杆长达三丈,一直延伸到绞车上方,水平的舵柄就插在竖直的舵杆中,沿船体纵向伸入舵室之内,这年代的舵工就是靠这玩意来左右打舵。

林海亦笑:“不光是这样,我一直觉得沙船是最成功的商船。”

林海来到船屁股处,只见那舵叶高约丈余,通过吊舵索悬挂在艉楼舵室的卧式绞车上。这就是中式船舵最大的特点,可以通过绞车升降,在深水区把舵叶降至船底以下,可以使得其有效面积增大。

沈廷扬笑道:“林兄莫非在泰西开过船厂?”

事实上,这个勒舵索就是中式海船最要命的一个软肋。因为悬挂式升降舵必须用勒舵索把舵下缘勒紧,而勒舵索位于船底,在高海况下很容易断,这将导致舵叶的连接很不牢靠。

由于舵叶面积很大,打舵需要克服巨大的水阻,所以舵柄往往很长,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杠杆作用。但由于舵室的宽度有限,长长的舵柄根本转不了太大角度,所以这年代海船的舵叶最多只能偏转五度左右。

不得不说,沙船在船舶发展史上确实作出了不少贡献。这也是由于沙船吃水浅,且船身修长狭窄,导致横漂和摇晃都比较厉害,所以倒逼出了许多特有的部件,在风浪较大时沙船还会在船尾两舷放下特有的太平篮,进一步对抗横摇。

沈廷扬看林海对这条沙船十分满意,于是道:“请林兄为此船赐名。”

林海早已想好了船名,应声道:“就叫甘夫号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