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0章 与时俱进(1 / 4)

加入书签

“臣崔浚,参见陛下,陛下千秋万岁……”

“平身”

四月初,抵达北京一个多月的崔浚总算见到了当今陛下。

他跪在武英偏殿内,双手呈出奏疏:“陛下,此乃南洋都司都指挥使崔均的奏疏,请您过目。”

崔浚说着,亦失哈上前接了过来并递给朱高煦,朱高煦接过奏疏却并不着急打开,而是看着崔浚道:

“嗯,你倒是仪表堂堂,比你父亲要英俊许多。”

“臣惶恐……”崔浚谦虚回礼,朱高煦满意颔首后这才打开了奏疏。

这份奏疏无非就是崔均谈及的南洋诸国事宜罢了,其中马来半岛上诸如满剌加、大泥、丁加卢等国改回为佛,并引进儒学的事情让朱高煦不由侧目。

仔细想想也正常,江东与江西、浙西派在淮西结束后斗了那么多年,哪里是三言两语就能亲密无间的。

算上户部每年拨给的二百万贯,这家底也算殷实,九年下来积攒了七百万贯之多。

他要的不是一个想着证明自己的继承人,而是一个萧规曹随的继承人。

殿内传来朱高煦略带威严的声音,徐硕当即走入殿中,对朱高煦五拜三叩后作揖道:

“另外,从内帑调拨三万贯前往巨港修建清河公主府,要赶在公主他们入住前完工。”

“既然如此,二位便先下去休息吧。”

王回的清廉名声,就连皇帝想杀他都得三思,更何况他们了。

朱高煦语气略带怒意,随后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摆手道:“罢了,召回张孟存,调云南布政使司左参议兼督粮道江淮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兼督粮道,河南担任按察佥事陆愈为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兼督粮道。”

虽说被,流放,但长春府有铁路经过,而且开发三十余年,加上皇帝对太上皇给予这两人的赏赐通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这两人连带其党羽在长春府过得还算滋润。

“你在这里不用那么拘束,放松些,和自己家一样。”

徐硕如此说着,朱高煦却略皱眉,尽管他知道纪舒和张孟存不是三杨的对手,但没想到这群人居然这么沉不住气,也难怪会被颜、李这种水平的人压制那么多年。

朱高煦将王骥调往了江南担任京察官员,历史上他因为皇帝太小,得不到支持而败给三杨,直到堡宗长大才以军功被堡宗扶持,现在朱高煦要将这一幕提前。

坐在朱高煦身旁,郭琰为他揉捏着有些酸痛的肩膀,同时为他庆贺。

下面的人得利,他们作为操办之人,所得之利自然也不会少。

除了这些国家南洋的苏门答腊、勃泥、苏禄等国也基本改为了佛教,引进了儒学。

“即便江南遭受打击,我们也能迅速拉拢并推上去一批人。”

他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来为大明朝积累财富,不用急于一时。

朱高煦询问着,徐硕却作揖道:“江南的盐茶酒政虽有进展,但依旧不如殿阁与六部的预期,下面许多官员要求更换张孟存,复起王回。”

想到这里,朱高煦将思绪从财政方面抽回,不免询问起内廷的情况。

趁这个机会,把他们扫除出官场,拉拢一批更容易控制,并且还能干事情的人,这无疑是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看样子去年的大阅兵,他们并非只是说说而已,不过这样也好,虽说宗教不分高低,但亲近我汉人自然还是要以汉学为主。”

当然,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他们能稳稳压制纪舒、张孟存等人,而这就需要徐硕不下场了。

朱高煦还是很在意汉学推广的,拳头大只是一时的,但文化根植却是永久的。

在土地财政为主的这个时代,现在开垦的土地,几年后就是新的财政收入。

虽说比不得杨荣与杨溥的宅院,但他这院子也足够大,招待客人不在话下。

宋代是“足陌”与“省陌”两种币制并行,“足陌”就是100文为1陌,“省陌”则是77文为1陌。

这么一来,可不就好管许多了嘛……

自确定杨稷犯事后,杨士奇便知道皇帝想要干什么,故此卖了老家田亩宅院,置办了这京城四进出的二亩院落。

“即便我们阻拦了王骥,可陛下还有王回可以随时复起,另外你们别忘了一件事,纪纲、陈瑛那群家伙可是还活着呢……”杨士奇突然提起了纪纲和陈瑛,这让杨溥和杨荣瞬间想到了被流放到渤海长春府的二人。

徐硕的话很隐晦,但朱高煦知道他想说什么。

“宣!”

但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尽管宗教有所不同,但欧亚大陆上的所有国家,基本上都知道东方有一个中国,那里的人高大,那里的国度遍地黄金……

“南洋诸国若是亲近我汉学,那印度厮当上的诸国也会自然而然的开始接受汉学,这点还需要你父亲多多努力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