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担子难挑(2 / 4)
架子。
当然,除了江淮、张渤海、王瑄和高观,这地方也没人知道他就是太子。
江淮忍不住摇摇头,高观也咋舌道:
“与他近距离接触后,他这气势一看就是上位者,我离开仓库后还偷偷看了看,刘进与周吉这两人对他可谓毕恭毕敬,在弄清楚他身份前,恐怕不会针对他。”
“仓库晚上不出钱粮,故此你们每日只需要卯时开锁,戌时上锁就行,每日工作七个时辰,俸禄每月最后一天发当月俸禄。”
不过正常来说,商人们也都知道这些规则,百姓则是没有必要知道,毕竟百姓的钱是最稳定的,因为他们很少离开自己的户籍地。
留下一句话,高观便带着朱瞻壑的存折离开了。
存折上清晰记录着八位大写的数字,虽然单位是文,但折算下来也达到了三万贯之多。
“这种情况下,理应先考虑长江以南各省铁路,例如从武昌修建一条通往宁波的铁路。”
“这条铁路我算过,从武昌出发,与日后的湖广铁路相连接,经黄州、九江、南昌、饶州、池州、太平、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嘉兴、杭州、绍兴,抵达宁波等,合计一京三省一十六府!”
“单从人口来说,这条铁路比两京铁路能影响的范围还要大,还要广,单单经过的一十六府人口便高达三千余万,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武英殿的正殿里,杨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向众人争论着铁路的问题。
在过去的铁路修建中,江南几乎没有沾到任何一点的好处,反倒是一直在往外掏钱。
不管是西北铁路还是东北铁路、两京铁路,甚至是当下的漠北、中原、四川、滇越、开汉等铁路,这些基本都是在长江以北修建的铁路,而广泛的江南地区却没有沾到一点好处。
这么些年下来,地方上难免会有些不平衡。
只是面对杨溥的话,坐在位置上的王回却反驳道:
“杨学士所说这些地方,基本与长江水运相连,凭借长江,即便没有铁路也能做到商货通行,故此修建铁路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与之相比,吉林虽然也有松花江,但松花江每年封冻长达四个月,四个月时间足够耽搁很多事情!”
王回虽然是后迁徙渤海的人,但凭借这个身份,他也得到了许多不曾有的助力。
他越为渤海和新政派冒头,他就越容易获得支持,这就是为什么徐硕在边疆埋头苦干那么多年,而他不过在京中耍耍嘴皮子就能最后与徐硕同台竞技的原因。
坐在椅子上,徐硕也眼神复杂的看着自己这位昔日的好友。
曾经他们在米仓镇的海滩无忧无虑的抓鱼捕虾,而今却坐在这大明权力中心唇枪舌剑。
这样的变化,令徐硕倍感唏嘘。
“我并未说长春与吉林的铁路不能修建,朝廷完全可以同时修建。”
杨溥眼看王回牙尖嘴利,也不想为了这二百里铁路与他争辩,他想要的是这二千六百里的江南铁路。
“朝廷的情况,确实可以再开建这两条铁路。”
作为被朱高煦选出和稀泥的代表,薛瑄开口安抚了二人,其余人则是眼观鼻、鼻观心。
徐硕没有主动去争取什么资源,因为他是朱高煦选出的人,选他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军队之中选不出人来,而他出身渤海,又没和新政派扯上关系,作为六军都督府在内阁的代表,他不可能轻易发言。
杨荣与杨溥一派,自然不会反驳杨荣和薛瑄的话。
王回闻言却皱了皱眉,毕竟江南铁路最少不会少于两千里,如果真的要修建这一条铁路,那起码耗费上千万贯。
这上千万贯的钱粮如果投入到东北、山西、北直隶、山东,那无疑能让北方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江南铁路修建只是锦上添花,朝廷要做的应该是雪中送炭,例如当下山东虽有铁路,可只是鲁西有铁路,鲁东却根本没有任何铁路经过。”
王回说着说着,突然起身对偏殿作揖道:“陛下,臣以为,应该修建一条从两京铁路东昌站前往济南、青州、登州二州的铁路。”
“除此之外,也应该修建一条海州通往金州旅顺港,从金州通往定辽县的铁路。”
“如此一来,日后若是走海路,辽东和山东也贸易得更为容易且频繁!”
“强词夺理!”听到王回这话,杨荣都坐不住的起身作揖道:
“陛下,这辽东与山东本就有铁路,即便修建了王学士所说的这几条铁路,能影响的也不过就是几百万人罢了。”
“相比较之下,数量其十倍的江南铁路更能促进商品流通,让百姓安居乐业。”
二人争锋相对,偏殿内的朱高煦却毫无动静。
过了片刻,俩人腰都略微发酸了,偏殿内才响起朱高煦的声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