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4章 远洋昆仑角(2 / 4)

加入书签

的,和你说的一样,四季如春。”

朱高煦为朱高炽科普着他们这群传统儒生印象里的漠北情况,并补充道:“此前你就藩云南前,旁人还说那里是蛮荒之地,可你自己说,云南怎么样?”

“那不就行了?”朱高煦摇头道:“爷爷早就说过,不要死读书,你们印象里的漠北只是书本上,而非现实。”

陈瑄下令,陈佐与王任也各自应下,随后前往了其它战船,将舰队分散,向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片刻后,大船驶出了江东门码头,渐行渐远,而朱高煦也在叹气一声后,转身上了自己的马车。

不过由于舰队的任务是下西洋,因此郑和在留下一千兵马护卫各国商人与矿匠后,便与陈瑄一路南下,向着好望角进发。

陈瑄的抱怨并非是郑和派出矿匠,而是那些矿匠早就有了郑和的指点,并且已经知道了什么地方有金矿,什么地方没有。

看山点矿,整个大明朝有这能力的,只有坐在春和殿内理政的朱高煦。

关于朱高煦是怎么知道昆仑洲有金矿的,这点陈瑄不想也不敢知道。

他只知道,如果这份金矿的地图交给他,那他这次返程后,一定会请求在昆仑角设置宣慰司,而非一个单纯的官场。

只要设立了宣慰司,再加上当地金矿的诱惑,陈瑄不相信会有人拒绝这份诱惑。

然而就当下朱高煦的意思来看,他并不准备插手昆仑洲的事情,而是要将昆仑洲的事情交给民间的商帮和各藩国去做。

这在陈瑄看来,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设置宣慰司倒是简单,可我们的人终究太少,来到这边怎么开采金矿?”

郑和叹了一口气,与陈瑄说道:“岂不是要效仿吕宋之举?”

“那……”陈瑄犹犹豫豫道:“那也是为了朝廷,没办法……”

吕宋金矿如何开采的,陈瑄和郑和他们心知肚明,但这种话没办法放到明面来说,一旦被江南的官员知道,他们估计又要开始表现自己的‘君子之风’了。

吕宋如此,那昆仑就更不用多说了。

“没办法是没办法,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好处若是都被朝廷占据了,那这份好处必然长久不了。”

“殿下之所以设小西洋为民营贸易区,为的恐怕就是这昆仑洲之矿。”

“你想想,锡兰和满剌加都在我们手中,有这两个海关在,除非有人花费大力气走陆路,不然绝对躲避不了朝廷的盘查。”

“开采金银矿无所谓,但该交的矿课一定得交。”

“用诸藩与民商的力气,来充实朝廷的赋税,这何乐而不为?”

“我觉得殿下说的很好,先吃下眼前的,再图谋未来的。”

郑和搬出朱高煦曾对他说过的话,陈瑄闻言也明白了:“你是说,南洋为眼前,而昆仑为未来?”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并且你别忘了我们还有南州。”郑和提起了南州,这让陈瑄眼前一亮。

确实,相较于昆仑洲,南州距离大明更近,只不过由于洋流和季风问题,想要从北边前往南州并不容易。

不过不容易归不容易,相较于前往昆仑洲,南州便容易许多了。

“算了,我还是管好舰队的事情吧。”

陈瑄也知道自己玩不转这些,倒不如老老实实听令。

郑和见状,脸上露出笑意,便与陈瑄讨论起了这一路上的一些趣事。

二人说说笑笑间,被派出的战船们也开始陆续返航,并带来了一则好消息。

昆仑角旁边确实有一处天然海湾,并且可以停泊三千料以下的战船。

只要稍微修理一下海岸,那五千料大船也能靠岸停泊。

不仅如此,这处地方气候还算湿润,可以种植作物和蔬菜。

“殿下真是料事如神。”

从陈佐口中得知岸上的情况后,陈瑄感叹一句,便与郑和他们换成三千料的大船,径直驶向了那处天然海湾。

隔着老远,他们便看到了许多植被。

一开始陈瑄还有些警惕,担心它们会和交趾、南洋一样,有不少疟疾和蛇虫鼠蚁在其中。

然而随着他们登陆那片白色沙滩,他们这才发现这里并没有太多树木,不过植被还算丰富,是他们并未见过的一种气候。

“不是雨林气候。”

自从朱高煦撰写了《气候学》书籍,这本书便成为了海军将领们必须学习的几种书籍之一。

在此之前,陈瑄并没有接触过地中海气候,而《气候学》也没带在身边,所以他也判断不出这是什么气候。

“看看有没有水源。”

郑和走在陈瑄身旁,在打量四周的同时,也开始在一些泥土较多的地方尝试用空心杵打入土中,深入三尺后再取出,触摸其尖端的泥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