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布局成功(2 / 4)
所贪墨矿山所开采的金银罢了。
战事结束后,被齐民编户的西南民会有不少血脉相连的亲朋好友死在战场上,心里自然对军户仇视。
一旦双方对立,那就容易获取情报了。
茹瑺的心思没有放在台面上,但众人都能看出来,对此的六部官员没有制止,反而积极上疏。
面对他们的话,五军都督府到场的几位武官眯着眼睛,目光中透露着几分凶戾,只有李景隆和徐辉祖两人面色如常,并不因为茹瑺的话而感到生气。
在他们看来,兵部尚书一职不过是河畔换灯罢了,没有人能待很久,茹瑺也不例外。
尽管五军都督府遭遇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但淮西勋贵一派依旧强势,因为他们手中握着足够的军功,这是没办法领兵的文臣所不能拥有的。
至于茹瑺所想的监视,这倒是正如他们所愿,毕竟淮西勋贵经历了几次换血依旧保持强大,他们也必须示弱来降低皇帝对他们的忌惮。
金台上,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画面,这让朱元璋觉得有些无趣,至于郁新和茹瑺所提意见都不错,但他还需要加上一些东西。
“按照伱们的意思办,不过云南军户只有十四余万户,即便加上今年迁移的军户也不过十五万,这数量着实太少了些。”
“吏部与户部拟个章程,从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这一京三省选出民户两万编为军户,驻永昌、元江、临安等处。”
两万民户,这就是近十万口人,放在一般时候,群臣肯定会争辩一番,但如今面对的是价值倍增的云南,这就容不得他们讨价还价了。
“臣等领命……”
郁新与翟善署二人作揖应下,朱元璋见状也看向茹瑺和李景隆、徐辉祖三人。
“云南军户虽多,但战兵不众,着湖广、四川、广西三处都司各出兵万人,归魏国公节制。”
说罢,朱元璋看着徐辉祖:“魏国公明日便启程吧,还有宋佥事也是。”
“臣领旨……”
得了朱元璋的指示,徐辉祖作揖应下,而他身后一名五旬出头的武官也一样抬手作揖。
这武官眉毛浓郁,留着严肃的八字胡,高鼻长目,不苟言笑的模样似乎在脸上写满了‘生人勿近’四个字。
不出意外,他就是朱元璋所提及的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宋晟了。
“散了吧!”
吩咐了事情,朱元璋便起身向台下走去,群臣高呼万岁的同时,也作揖往后一步步退出宫殿。
待他们离开时,朱元璋也已经带着朱允炆回到了偏殿。
瞧着他们走进偏殿,朱高炽三人先后起身作揖,目送二人回到了位置上后才欣然坐下。
他们本以为朱元璋会对他们说什么,只是朱元璋一如既往的处理奏疏,并没有想对他们讲述云南叛乱的事情。
好似在朱元璋看来,这场看上去声势浩大的叛乱,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明军平定。
这样的心态,便是连徐辉祖、李景隆等人都不曾拥有,恐怕也只有这样的心态,才配得上大明朝的开国之君。
只是能这么平淡面对云南土司叛乱的事情也只有他,似那走出武英殿的徐辉祖却是心有虑色。
在走出武英殿后,文臣纷纷往左边返回文华殿,都督府的武官们则是在徐辉祖、李景隆的带领下往右边的西华门走去。
武官队伍中,以李景隆、徐辉祖为主位,其次为袁洪、宋晟等数人。
“云南的这次叛乱,当先弄清楚各支叛军的具体数量才行。”
李景隆与徐辉祖闲聊着,徐辉祖也借机转移话题来拉拢和宋晟的关系,转身看向宋晟、袁洪道:“袁都督、宋佥事觉得如何?”
“确实应该先探明人马,然后再选好手去平叛。”袁洪依照自己的经验给出评价,不过比他年轻的宋晟却大胆发言:
“此次叛乱土官之中,以越州卫土目阿资和广南侬贞佑最为逞凶,而宁远刀拜烂则是依附安南来寻衅。”
“以我所见,国公应当让西平侯、何都督暂时固守,等待瞿能、顾成率四川及贵州都司兵马进入云南后,立马向土目阿资与侬贞祐强攻,刀拜烂必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会献上降表。”
宋晟身经百战,他很清楚如果大明只敢揉捏软柿子,那强大的土司就会硬起腰杆。
相反,如果每次土司造反都挑强大的进攻平定,那其余小土司只会在大土司土崩瓦解后投降。
“宋佥事说的不错。”李景隆点头赞许,目光看向了徐辉祖。
不过面对他的目光,徐辉祖却迟疑了。
他并不是觉得宋晟说的不对,而是他本能的想到了朱高煦。
宋晟虽然身经百战,但毕竟一直在北方作战,没有深入过西南作战。
他的这套理论,实际上很适用于北方,徐辉祖也清楚,不过对于西南,他们都缺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