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高手在民间(1 / 2)
三年一度的科举如期进行。
这天上朝,李元基吩咐京兆尹魏良年,做好准备工作,给四面八方来的举人提供良好的休息和生活条件,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来,欢天喜地地去。
还叮嘱魏良年一定做好安全工作,不能让外地举人到了京城,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把京城不光彩的一面带到全国各地去。
魏良年满口答应。
李元基又吩咐礼部尚书孔尚仁,考题必须保密,监考必须严格,评卷必须公正。
科举考试关系着选拔年轻官员,必须严肃纪律,任何人不能舞私弄弊,从中渔利。
无论是谁,只要沾上科考舞弊案,杀无赦!
这次科举考试,孔尚仁是主考官,左右侍郎是副考官,辅助孔尚仁把工作做好。
锦衣卫和魏良年做好安全保卫。
因为这次科举考试,半数的官员都活跃起来,唯独没有刑部尚书什么事。
下了朝,孔尚仁和丞相叮嘱刑部尚书最近小心些,皇上要拿刑部开刀,有鉴于工部尚书被毒死,他若被夺走权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刑部尚书徐远庶拱手谢礼,称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御书房。
李元基靠在龙椅上,仰面朝天。
锦衣卫指挥使徐天恩站在前面,聆听李元基的指导。
李元基告诉他,每年科举考试都闹些事情,或大或小,程度不一。
而沾上科举考试的官员,不是砍头,就是被贬,无一落到好处。
科举是招纳新官员的唯一捷径,也是朝廷取信于民的重要渠道。
千万不能让科举考试闹出天大的事。
否则,朕无法向天下读书人交代。
锦衣卫监督百官,就包括礼部这些官员。
这段时间,先放松对其他官员的监督,集中精力监督礼部官员,尤其是参与科举的官员。
必须保证他们是清白的,不要闹出幺蛾子。
徐天恩保证完成任务。
回到锦衣卫,徐天恩又吩咐三千校尉,最近集中精力把科举一事办好,加强对礼部官员的监督。
同时也不要放松对各地赶到京城的举人的监督,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朝廷的官员还不知道,下面已经闹翻了天。
高手在民间嘛!
不少锦衣卫校尉打鸡血似的,答应把这事办好,不给皇上脸上抹黑。
为了看一看举人们来到京城过得是否顺心,李元吉换上便装,带着安德海和张奉迎,又开始了微服私访模式。
这次,李元基走得很远,来到京城西门附近,看看进城的人中,能否找到一位举人,与他攀谈了解一下他们的真实情况。
等来等去,还真等到一位。
他二十七八岁左右年龄,一身青衫,身负书箧,后面跟着一位童子,也是负重前行。
从他们从西门进入京城,李元基就注意到他,一身风尘仆仆,又是书生着装。
此时来京城只有一个目的:参加科举考试。
李元基吩咐张奉迎,派人紧跟着他,看他住在哪里,是不是科举考试的举子。
与此同时,李元基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
一行人从西门一直步行到礼部贡院附近,对方才停下来,开始一家又一家的走进客栈,不用问,就知道,他在找住的地方。
天下的举子最近都来京城参加科举,客栈人满为患,离贡院近的早就爆满,没有空房间。
他无奈又沿着大街向远处寻找,终于,在三里外找到一所悦来客栈,顺利入住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估计他安排好房间,也沐浴过,李元基才走进悦来客栈,在客堂拣一个显眼的位置坐下,有模有样的拿起准备好的九经看起来。
所谓九经,就是四书五经,也有叫九经的。
果不其然,刚才遇到的举人一会儿就下楼,与小厮一起叫了两碗饭,两碟菜,大口大口吃起来。
李元基放下书,隔空问他:“兄台来参加科考的?”
对方怔了一下,看到李元基看的书是九经,以为他也是参加科举的,就笑着说是,还问李元基从哪里来的。
李元基说是直隶来的。
对方说是从晋地来。
一来二去,二人越谈越投机,李元基了解到,他是晋地举人,名叫马腾运,这次参加科考务必考中,不是前三甲,也要前十名。
他还嘲笑李元基临时抱佛脚,这会儿看什么都晚了,三年都过去了,还在乎这点时间?
李元基笑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
“看来马兄信心十足,一定能取得好名次。”
马腾运笑说:“实不相瞒,我是晋地小三元,再中一元,也不在话下。”
李元基连伸大拇指,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