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9章 筹粮剿匪(1 / 2)

加入书签

“至于第二件事,就是借粮一事!”

“诸位不必忧虑,我黄盖有借必有还!”

“短则七八日,长则十天半个月,所借粮草必如数奉还!”

黄盖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心说该来的还是来了。

但好在黄盖开场的时候就说过,今天他召集众人只有两件事。既然借粮已经是第二件事,那么应该不会再强征壮丁什么的了。

至于黄盖说的什么有借必有还,众人全都没当一回事。

现在是什么世道?兵荒马乱的世道!

乱世里什么最紧要?

粮食!

对于各方诸侯来说,能招募多少兵马,完全取决于能筹集到多少粮食!

同理,这也是为什么一到乱世,地方豪强常常拥众数千人的原因!

无他,只是因为这些地方豪强在乱世之前,个个都是不缺粮食的大地主!

而一到乱世,他们便能轻易用囤积过剩的粮食,来逼迫破产农民出卖田地、甚至签下卖身契!

如此一来,事情便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地主豪强们占有的土地越多,势力越大,就越不肯向官府缴纳租税,朝廷及地方诸侯没有足够的钱粮,就会继续加重税赋,然后农民更加穷困潦倒,地主豪强们则更加豪横!

因此对于地主豪强和强族大姓们来说,存粮的多寡关乎着他们未来的生存命运,是绝不会轻易出借的!

除非能换取更丰厚的利益和回报!

而黄盖今天,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老廷掾,哦不现在应该叫老县丞,似乎对黄盖今天借粮的行为早有预料一般,并没有多少意外。

“不知黄县府需要多少粮食?此番借粮又所为何事?”

黄盖左手伸出,直接摊开手掌:“五千斛!”

“剿匪!”

老县丞点了点头,笑眯眯开了口:“黄县府既然是为了我石城百姓安生乐业,那卑吏岂有不借之理!”

“我族中可出两千斛粮草,以助黄县府剿匪之用!”

“这两千斛粮草也无须再还,就当是本县丞为石城百姓做的一点善事吧!”

老县丞话说得极为郑重,好像他真的爱护百姓一般。

但实际上,却是无数石城百姓恨之入骨的存在。

一遇灾年,这面似和善的老县丞及其家族,便会打着接济乡里的名义借粮给普通百姓。

但实际上却是小斗借,大斗还,而且借粮前还必须以田契房宅作为抵押!

其贪婪狡诈和精于算计,乃是在石城县几个强族大姓中首屈一指的存在!

无数石城百姓,因此而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以至于到最后,百姓们宁愿卖儿卖女,也不愿借老县丞一族一斗粮!

此时众人听到一向只进不出的老县丞,居然一口便答应借黄盖两千斛粮食,还不要黄盖还,纷纷吃了一惊。

但一转眼,大部分人就想明白了,用两千斛粮食换一个县丞当,这笔买卖绝对不亏!

官吏官吏,虽然常常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官”和“吏”完全是两个阶层!

官,乃主政参政之人!

吏,乃为官府做事的人!

在封建官僚体系中,吏,是完全附属于官的,是为“官”而服务的。

有官则必有属官、属吏!

以石城县为例,县令是地方主官,县丞和县尉是县令的属官,这三者都可称之为县官!

而像主记、书佐、廷掾、法曹掾这些则分属于县丞和县尉,是县丞和县尉的属吏,统称为县吏!

县官和县吏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县吏本质上是县官的属吏,是可以被县官随意任免的。

在察举制下,哪怕是官员中最低等的县丞、县尉,也是需要官员去表举任命的,而经过表举任命后,县丞和县尉也自动获得了表举任命他人的权力。

只不过像县令、县丞这种低级官员,只能任命自己的属吏。

只有两千石及以上的官员,才能表举他人为官!

像黄盖,他要提拔石城县的廷掾和法曹掾当县丞和县尉,就必须找孙策所表举的秩两千石的丹阳北部都尉全柔帮他追认。

不管如何,对于老廷掾和小法曹掾来说,从“吏”到“官”,总归是阶层的跨越!

哪怕是县丞、县尉这样芝麻豆点的小官,也可以让整个家族沾光,从“寒门庶族”半只脚踏进“豪门大族”的门槛!

要是运气再好一点,通过了定期的考核或被人看中,再调到其他小县当个县长什么的,那可就有了“声名”!

有了官声,子孙后代都会被人多看一眼,相比于那些寒门庶族子弟,有更大的可能被表举为官,如此可就真正完成了到官宦之家的转变!

说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