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章 历代大明俸禄最低(1 / 2)

加入书签

对于李邦华的马屁崇祯欣然接受,“呵呵”笑道:“此是既定,爱卿便下去歇着吧!待明日朝会后,爱卿在履行左都御使之职。“

崇祯话毕,可李邦华却像是没听懂崇祯的话,愣愣僵在原地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崇祯见状,不由好奇一问:“爱卿,这是还有什么事吗?”

听到崇祯问话,李邦华这才鼓足勇气,斟酌着缓缓开口:“陛下让老臣整顿我大明的贪腐之风,可这贪腐之风也不全是官员心生贪念造成的……”

李邦华话说到这就顿住了,没敢再继续往下说。

崇祯听着李邦华这欲言又止的半截话,已然猜到了接下来李邦华想说什么,可他却故作不知的看了李邦华一眼。

“爱情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得到崇祯这话,李邦华这才壮起胆子往下说:“陛下,我大明有的官吏之所以贪污,并不是因为他们骄奢淫逸,而是被生活所迫。”

“我大明官吏的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自太祖高皇帝立国至今就没涨过,若是家中人口多一些的,不贪,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

崇祯微微颔首,李邦华说的确实如此,并无偏颇,明朝官员的俸禄确实是历朝历代最低的。

就比如明朝正一品官员的年俸大约是五百多两,这和三百年前赵宋一品官三千多两的年俸足足差了六倍。

这说的还是一品官,可明朝的一品官占比是很少的,六部的一把手也只是二品官,能享受一品官年俸待遇的也只有那几个国公。

官阶低一点的就更不用说了,就拿孙传庭之前的六品顺天府承来说一年的年俸只有四十八两,要是人口多的,一家人就是只吃大米也是不够的。

李邦华所说正是崇祯所想,其实这个问题崇祯早就想过,只是碍于之前的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调整。

“爱卿说的不错,我大明官吏的俸禄确实偏低,这个问题朕之前也想过。”

“朕也有意在爱卿上任后对我大明官吏的俸禄作出调整。”

李邦华听到这话不禁有些狐疑,崇祯似看出了他的心思,不等李邦华出声便解释道:

“爱卿不要奇怪,为什么朕要等你上任后再调整。”

“朕总不能一早就提高官吏们的俸禄,让他们既贪污又拿高俸禄两全其美,那朕岂不成了冤大头?”

“这件事朕自有定夺,爱卿且退了吧!”

崇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邦华自然不会再说什么,是以躬身一礼后便退出了御书房。

与此同时,皇城之外。

杨士聪府邸客厅里檀香缭绕、香茗潺潺。

“后天就是国子监’监生名额换粮的日子,益吾兄准备的怎么样了?”杨士聪手捧茶碗向对面的陈必谦问了一句。

闻言,陈必谦一脸愁容的摇了摇头:“虽然有银钱开道,让一些举子加入了我们东林,可总体来说并不太乐观。”

“咱们东林之前培养的举子经过承天门事件本就所剩无几又因朱纯臣案我东林大批官员被斩,再到后来咱们被夺职。”

“致使我东林在北直隶的影响力急剧下滑,这些事明眼人都看在眼里。”

“能参与监生名额换粮这事的举子,无一不是出自名门大户。”

“随便一打听咱们东林现在的处境,即使出再多银钱也少有人愿意加入咱们东林。”

陈必谦说着,很是气馁的往嘴里猛灌了一口茶水。

“唉……这便是所谓的人走茶凉吧!”

对此,杨士聪却不在意的摆了摆,勾起嘴角像是在劝慰陈必谦又像是自我告慰。

“这样的结果咱们之前不是早有预见了么,益吾兄又何必气馁。”

“也罢!事到如今,倒也断了咱们的念想,咱们还是早点离开北直隶回江南吧!”

听着杨士聪的话,陈必谦一阵默然,愣了几息后才一脸不甘的说道:

“再等几日吧,不管怎么样总要等着看看这监生换粮的结果。”

“这明天又是五日一朝的日子,咱们也缺席好几次了,何不如明天去看看,说不定会有什么转机。”

杨士聪手捧茶碗,微微颔首:“去看看也好,说不定这是咱们最后一次参加朝会。”

杨士聪附和了一句,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转话锋:“前不久,定国公向我打听史可法、范景文的事,对此益吾兄有何看法?”

“徐允祯……”陈必谦默念着想了想,不答反问道:“徐允祯一个闲散国公,不忙着逛窑子、开酒楼向你打探史可法、范景文干什么?”

杨士聪闻言“呵呵”一笑:“可别看徐允祯平日里一副玩世不恭,只顾着喝酒、耍钱、逛窑子,这只不过是表象罢了。”

“徐允祯虽然在朝中没有权位,可也并非像表面这般简单,他既然打听范景文、史可法的情况,那必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