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农学人才宋应星(1 / 2)

加入书签

想通了这些,范景文毫不犹豫一躬身:“只要陛下的改革对我大明有利,不管会不会削弱兵部尚书的权力,微臣都鼎力支持。”

史可法见范景文表态,随即跟着一躬身:“微臣想法与范大人一致,只要陛下的改革对我大明有利,微臣必全力支持。”

“好……!两位爱卿能有如此格局,朕心甚慰。”

“两位爱卿一路车马劳顿,就先去歇着吧!”

“这兵部调兵制度改革之事还需明日朝会上议过才行。”

听到这话,范景文、史可法互视一眼告了一声后便退出了御书房。

其实改革调兵制度乃至更多的细节,崇祯早已在心里酝酿已久。

之所以刚才没有和范景文说清楚,那是因为没必要,因为改革这事可不是两人在御书房说说就能决定的。

他要的只是有人支持改革,能让改革顺利进行。

范景文,史可法两人走后,崇祯似早有预谋般向王承恩吩咐:

“大伴,派人通知天武军统帅孙传庭、天雄军统帅卢象升参加明天的朝会。”

“老奴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便快步而去。

时间如水,午后御书房中,崇真正看着各地反馈上来的赈灾奏章之时,门外小太监匆匆来报。

“陛下,骆养性求见。”

崇祯手里拿着奏章,头也不抬随口叫道:“宣他进来。”

眨眼间,骆养性来到御书房,还不等他行礼,就听到皇帝的话传来。

“不必多礼了,你有什么事?”

虽然崇祯说不必多礼,但骆养性还是躬了躬身。

“回禀陛下,陛下先前让微臣找的宋应星已到京师,陛下是否召见。”

宋应星到了么,还真是巧,也不知同在江西的李邦华会不会也赶巧在这几天赶到?

崇祯心里想着,随而吩咐道:“既然入京了,朕自然是要见上一见。”

听到崇祯的话,骆养性不免有些诧异,这个宋应星究竟是何许人也,一介草民,竟能得陛下亲自召见。

“微臣领旨,这就去带宋应星来面圣。”

骆养性心里嘀咕着应承了一句后,便夺门而去。

两刻钟后,骆养性带着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男人来到御书房。

“草民宋应星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打量着皮肤黝黑自称草民的中年人,笑着抬了抬手:“免礼,起身说话。”

“草民谢陛下隆恩。”

宋应星不卑不亢应声而起,虽然是第一次面见皇帝,但却没有丝毫拘谨与胆怯。

这让崇祯颇为欣赏,于是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谈起了自己找他的原因。

“朕偶然听说江西宜县县学有个叫宋应星的教书先生在农学一道上颇有研究。”

“眼下我大明正逢连年灾荒,粮食短缺,正需要宋先生这样在农学一道上有所钻研的人。”

“朕欲想让宋先生入朝为官,向我大明百姓传授推广农耕知识,不知宋先生意下如何,可否愿意?”

听到崇祯的话,饶是宋应星再怎么沉稳也难掩脸上激动,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热泪盈眶、磕头如捣蒜。

“草民愿意……草民愿意……,草民愿将毕生所学全数授受于民。”

不怪宋应星会这般激动,他毕生的心愿就是能将自己所掌握的农耕知识推广造福于民。

奈何他人微言轻,又无一官半职,每每想实现心中抱负都难如登天。

可现在这个毕生追求的心愿,皇帝给了他机会,他又怎能不激动。

“好好好……先生快快请起。”崇祯嘴上说着,脑子里却是在想着怎么安排宋应星。

就在宋应星起身之际,崇祯心里也做出了决定。

“先生既愿入朝为官往后就不必再称草民了,朕现在就封你做户部郎中,以后专管农耕。”

“微臣谢陛下隆恩。”

宋应星又是一番感恩戴德的叩拜,这可把一旁看戏的骆养性给羡慕坏了。

忍不住在心中嘀咕,这宋应星真是走了狗屎运,从一个教书先生一介草民一跃成了大明户部郎中。

要知道户部郎中可是个正五品的官,五品官虽然在朝堂上不算什么,可放眼全国,这已经算是个大官了,有的人做一辈子官都未必能做到五品。

就好比自己占着祖辈余荫,从锦衣卫底层混起,辛辛苦苦半辈子才爬到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

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说得好听,是正三品大官,其实就是皇帝的爪牙、走狗,到哪都不被人喜,还要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干活。

哪像这宋应星起手就是正五品,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宋爱卿,你一路车马疲劳,且下去歇着吧!”

崇祯抬手叫起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