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孤独日记2(1 / 1)
有一首歌叫《第三人称》,给你们看看第三人称的叶秋:
叶秋的窝,附件有个破旧的小广场。虽然破旧,却难得的绿草如茵,叶秋经常会去那里散步。
工作步入轨道后,周六周天就变得很幸福,在和熙的风中,踏着绿茵,叶秋在北京的生活幸福指数蹭蹭的往上涨。
中秋佳节快要到了,空气里已经有些凉意,可叶秋喜欢呀,她的名字和秋天有关,从小到大,她都喜欢秋天。
中秋佳节,又要一个人在异乡过了。
叶秋想起前几天,在换成14号线地铁上班的路上,叶秋碰见了一个小姑娘,她在地铁即将关门之际,跳上车,嘴上噙笑,得意又后怕,叶秋在一角看到,感觉好像看到曾经的自己,或者现在的某些时候,她也曾冒冒失失的跳上地铁或者电梯,然后,一个人傻乐。
不知,是否也曾经温暖过其他人没有,就像这个姑娘温暖了自己一样,温暖了半截车厢。
广场上有很多安享晚年的大爷阿姨,在不同的“势力范围”打太极、跳广场舞。
叶秋突然想到自己的爸妈,他们年轻的时候各种吵架、打架,但还是凑凑合合把叶秋兄妹三人拉扯大。前一阵子,有个叶秋的大学同学来找她,谈起叶秋的家庭,她说,你的爸妈真的很了不起,培养出三个精英。
叶秋从没想到,会有一天,从另一个人口中用这种方式谈起她的家庭,她很惊讶,也很感动。因为童年家庭里不间断的争吵一直让她印象深刻,所以,她一直觉得她们的家庭其实是不成功的。
想想小时候,有一阵子父母不停的在吵架,小小的她不胜其烦,作为长女她觉得有义务提出自己对这个家的意见——“你们离婚吧。”
身高还不足一米的小叶秋冷静、主动提出让父母离婚的大不敬行为,因为这件事,她一度被贴上荒谬、不孝的标签、被当时乡下的乡里乡亲、亲戚们,指指点点。
可是,到现在她都不能理解那些戳自己脊梁骨的人。
为什么她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为什么那些天天在看自己家庭笑话的人,反而好像对这个家有指指点点的权利。
这些年过去了,一切都好像发生了很多变化,叶秋爷爷死后,村里好事者断言“村里又多了两个光棍汉”的叶秋家(叶秋爸爸和叔叔),因为先后出了他们兄妹三个——这样的一个比一个“有出息”的大学生,地位变得越来越高。
叶秋的爸爸,也在这些年中,有了自己的事业,终于有了些自信,在家庭的大小事宜逐渐拿出一家之主的样子来。
一直抱怨老公“不中用”的叶秋的妈妈,也终于好像得到了平衡,她的老公,其实是个还可以的人。
还有,感恩父母的辛苦教育,他们三个在各自的圈子里混的还算不错。
看,世界真的会慢慢变好。
纵使童年这个家里是有多么不和谐、有很多争吵、贫穷,中国式婚姻,一样培养出,一代又一代。
存在了几千年,真的必有它的好处,也有很强大的能量,叶秋看向身后灯光熠熠的摩尔小区,心想这个楼里有多少家庭,在这茫茫疆土,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组合成了大中国。
世界它真的会自己慢慢变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