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袁曼曼倒没想着穿越换魂什么的,(1 / 2)
因为现在这世道,游戏风尘的大能也有的是,毕竟战争残酷,游戏风尘能有个美名儿还能逃避兵灾,很多人都愿意干。
她不是职业者,可不是没上过学,见识有限是因为她没经过多大的事儿,她也知道这是改变人生的一步,就忍不住胡思乱想,一时之间难下决定。
这里也有节堂的毛病。
蚩尤,在民间一向没什么好名声,凶神恶煞什么的,明明是辟邪镇厄的正神,却因为这份职能,被认为是人间最恶之一。
理由也很荒谬,就是因为祂能驱邪,什么邪祟也不会靠近,就说祂是邪祟不敢碰的超级大邪祟,也是鬼也怕恶人这句话的由来之一。
至于缘由,大约是汉朝独尊儒术之后,大头巾们发现武将的大后台,被天坛祭祀的军主蚩尤,竟然是炎黄三祖之一,这还了得?
那以后还怎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根子就硬不起来了嘛,所以蚩尤必须是恶。
由是炎黄就失了武备,由是炎黄失了武勇,由是炎黄失了武威,由是炎黄学会了奴颜卑膝,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由是炎黄有了贼配军,有了莫须有。
自唐以后,就再也没有山中异人授艺,大将出山扶保圣君的故事——因为不值得,但是却多了三顾茅庐,恭请书生监国的戏码,哪怕打天下终究还是要兵的。
若不是异界入侵,儒生无用不能保国,又出了职业者,诸子百家纷纷正位,现代社会也是难免以文御武,国事衰弱。
即便如此,儒门势大,仍然以“国失礼,求诸于野”为由,从东洋窃取言灵咒法,诈称儒门之功,已成再兴之势。
其实言灵之法人人可学,只不过论及脸面,无有能处儒门之右,但凡你学了,他就称你为儒门之人,一系列的动作,各种舆论就给你安排上,然后外人看来,你就是儒门之人了,然后儒门声威借机大震。
比如被称为后圣的荀子,教导出来的学生张苍、韩非、李斯均为法家,只因为写过劝学,便成了儒生。
还说他整理过诗书礼易乐春秋,乃是儒门大佬天可怜见,诗经当年是歌词本儿,后人都是拿来识字的,自打有了三百千,你看诗经的地位都掉哪去了?
礼是朝廷制定规则的典籍,大约相当于宪法,就算它是礼法,可它也是法。
易本来是道家之书,因孔子学过,便成了儒门典籍。
乐经是谱书,儒生还一直笑话人乐工是贱伎来着——所以秦始皇焚过的尚书得存,一直没经过什么事儿的乐经失传了,欸就失传了,你说巧不巧。
而春秋乃是史书,早先史家还有些风范,后来写史书这事儿归了儒门,结果么啧。
唯有一本尚书,可称原创,其实也是史书,结果后来还有好些个尚书考证伪辨真的吵,都是他们儒生自己人写的。
关键这几本书一摆,天底下识字的人人鬼鬼,就都是儒生了呀。
这些歪门道理,太多人知道也太多人懂,只不过黔首百姓,谁会去理会这个?大家都记着一个负心多是读书人,遇见学问大的就多留个心眼,便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种种类类的怨气,基本都在康王的门派中有,毕竟他们那里出的最多的就是大兵和游侠儿,都是书生(略略略)意气任侠尚义的好汉子,偏就和诗与远方不对付。
就是大师兄惯能吟诗作对,也常自称是剑侠,却不肯称自己是读书人:师门以饮食起家,正是“君子”们该远的“庖厨”。
袁曼曼从节堂的摆设上就知道,这里肯定不是什么“名门正派”,所以她犹豫。
康王也不在乎,他只是把选择摆出去,来了便收,是她的造化,不来,那就不来呗,他还得上学呢。
不过东边不亮西边亮,袁曼曼这边犹豫着,康王还是招来了第一个学员,算是被迫的。
谢玉海来问他万兵洞的特长,说是要报给国科大,康王毫不犹豫脱口而出能打能扛,让老谢黑了脸,不过解释了之后,也知道了个大概:实在是康王的表达能力水准欠佳。
恰巧,国科大那边,有个难点人物。
各个大学,其实对各个职业的修行都有研究项目,武道家因为种类繁多,方向却一致,是各类研究所关注点比较多的职业。
有的有成果,有的就不太好说是不是成果。
国科大放在杨园市的招生办里,有一位老师,他的外甥天赋不错,修炼的铁布衫,可是在学校里吃错了药,铁布衫退步了不说,筋骨也有些异型了,如今前途不说全废,可也不乐观。
家里人怕他心理出问题,就把他送到舅舅这里来散心,听说万兵洞的修行法里有易骨锻筋的手段,便想来试试。
这个倒没什么,门里光是食疗的方子就一大堆,药方更不必说——不过他不太敢用药方,因为不知道这世界的草药一不一样了。
有吞天魔功在,他亲自试药倒是药不死,可是他不通药理医学,尝出来也没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