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章 黑市的操作技巧(1 / 2)

加入书签

县城有两个黑市,分别是南街黑市和北街黑市。

如果没记错的话,南街黑市就位于不远处的县中学后街的一个巷子里。而北街黑市,则位于钢铁厂西北的一个巷子里。

李剑垚决定现在就去黑市走上一遭,之前赶集的时候否的那些种子都是用玉米面“换来的”,如今在空间里,玉米面、小麦粉、高粱、小米、大豆甚至红薯、土豆都已经收获过一茬了,种植面积也来到了每种作物10亩地。

而蔬菜们除了当初留了一分地用作留种外,各类蔬菜的种植规模都已经来到一亩地。

现在咱老李有玉米斤、小麦3000斤、高粱5000斤、大豆5000斤、谷子5000斤、红薯斤、土豆斤,妥妥的地主老财,有钱人,呃,有粮食的人!

要不是除了玉米之外种子都是现代的种子,有这空间黑土和灵水的加持,虽然没有化肥,这亩产还得再高上个几倍,毕竟后世种子们经过各种培育再加上各种化肥,亩产还是挺恐怖的。

蔬菜们就好说了现在能拿出来的产量最少的香菜亩产都能达到2000多斤,像黄瓜、南瓜、萝卜、大白菜亩产有多斤。其他否来的种子,亩产也有个3000到8000斤的亩产,是时候消耗一波了。

李剑垚溜溜达达的逛着,这年代的房子很少有新的,马路两侧的房屋好一些的青砖黑瓦,差一些的斑驳的石灰墙泛着雨水冲刷的土黄色,屋顶的瓦也残破了,甚至有的上面还长着草。

偶尔看到有两层的房屋,飞檐翘角,少说也有个几十年的历史了,这以前绝对是大户人家。

路过粮储仓库的时候的时候,李剑垚用神念否了一批麻袋和一些没打标的面口袋,大袋子小袋子都得否,没办法,空间里有粮食,但是没有包装袋子啊。

路上捡了两块砖,再在一家的柴禾堆里找上一根木棍儿,截成五六十厘米的样子,这样就算有秤了。

一块红砖5斤2两重,两块10斤4两,这是多么完美的称重工具。

蔬菜就没必要用袋子了,小麦杆用上3、4根,就是很好的捆扎工具。

准备工作差不多了,把背篓里装上几包玉米面、白面、小米,再装几捆韭菜、芸豆,就准备进黑市了。

黑市口有个穿着补丁褂子的麻秆,揣着手左顾右盼,这是给黑市放哨的。“嘿!干啥的?”

李剑垚扭头看了眼背篓,吐出一个字“卖!”顺手递给了麻秆一毛钱和一根辽河。

麻秆伸手接过了钱和烟,心里合计这小子年纪不大,还是个老手。“进去吧”

是的,李剑垚是没有化妆的,穿着肩膀、手肘胸前都打着撞色补丁的褂子,深蓝色屁股后面、膝盖都打着补丁的裤子,外加一个露着两个大脚趾头的布鞋。

衣服可能是家里缺布料,没几件没补丁的。但是鞋子是不怎么缺的,奶奶、姥姥、大娘、亲娘都给李剑垚做鞋子,可最多一个礼拜大脚趾头总会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索性就这样穿了。

奶奶曾经送过李剑垚一个外号“钱串子”,意思是有多少鞋都不够穿的。费鞋这个事情一直到了18岁左右才得到改善。那个时候运动量下来了,不到处跑了,鞋也就不容易坏了。

衣服的补丁,李剑垚也不觉得寒酸,这特么在后世就是流行、是潮流、是前沿,再说还嫌补丁有点少呢,不然回头让亲娘多给整点补丁,穿起来跟迷彩服似的,多威武霸气!

至于化妆,除了在脸上抹把土略作掩饰外,也不用多加处理,再多的颜料也掩盖不住李剑垚的盛世容颜、天生丽质啊。呃,其实主要也是两辈子都没化过妆。索性也不必遮掩,谁会对一个孩子表露恶意呢?

进了黑市,巷子两侧隔几米就有个人,蹲在地上,面前摆一个竹篓或者麻袋、蛇皮口袋什么的,低着头,默默的等待顾客上门。

三三两两的大娘婶子、青年、中年人神色紧张,一个个低头询问着价格,交易完匆忙拿上东西离开。

李剑垚不用眼睛看,神识一扫下,玉米面、玉米碴子、高粱米、小米、红薯、土豆、萝卜、鸡蛋、最宽敞的位置居然有大米和猪肉,还有几块板油,李剑垚猜测那一定是黑市自己的摊位。

至于价格,普遍是市价的3到5倍左右,就这个价,市场的供应也远远不够,相信很快这里的货就会被清空。

李剑垚找了个没人占的地方,掏出两块砖,坐上去,又从背篓里拿出一小袋子面粉、玉米面和一把韭菜、一把芸豆,静静等着顾客上门。

很快一个大娘就凑了过来,“小子,你这菜怎么卖呀?哟,这还有白面呢,怎么卖?”

“韭菜和芸豆都是2斤一捆,2毛一份不要票。白面是最好的70粉,7毛钱一斤,有5斤装和10斤装的,您要多要,还有20斤装的,要是有票的话,不论是工业票还是粮票或是其他票都行,5毛一斤。玉米面有票3毛,没票5毛。您看要哪些?”

大娘觉得这个价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