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旱灾(1 / 2)
这一年夏末格外不同寻常,江南连月的干旱,无数庄稼因此遭难,枯死在地里,来年的收成保不住也就不说了,家里粮尽,百姓只能吃草根、树皮充饥,更要命的是井水干涸,水源断绝,无数人拖家带口想往别的地方迁徙,可是往往是还没到地方,就死在了路上,还有胆大的索性做了强盗。
总之江南一带饿殍遍野,流民四起,匪患鼎沸,民不聊生。
皇帝登基以来头一遭遇到这样的大旱,江南各府县急报灾情,今天死了多少,明天又死了多少,诸如这一类的奏疏如雪花一般,总之是不容乐观的情形。
不过宫外头的事向来和宫里的妃嫔们不相干,作为金尊玉贵的妃子,她们只需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宫中争奇斗艳,唯一的目标就是讨得君主的欢心。
至于身上穿的锦缎,有多少是江南的绣娘日夜赶工织就的,而这些人又在这场灾情中受到了怎样的苦楚,一向不是妃嫔关心的。
皇帝为着灾情不眠不休,眼底硬生生熬出了红血丝,徐婉宜看在眼里。
和淑妃她们一道说话时,不免漏了些行迹,徐婉宜将手边的碗一搁,淑妃就问,“娘娘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淑妃敏锐地察觉到了徐婉宜情绪上的不对劲。
梁昭仪和尹充容也看向她。
徐婉宜也不再隐瞒,这事本来就没什么可遮掩的,“陛下这几日为了江南旱灾的事情劳心劳力,本宫心里也不免忧虑。”
淑妃叹道:“可咱们只是深宫妇人,对朝政大事又没什么见地。”
梁昭仪也说:“要哥哥带兵打仗还好,要他想办法治治这灾情,却是无能为力。”
徐婉宜却道:“虽然咱们在前朝不能襄助陛下,但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为这次灾情做点什么。”
淑妃福至心灵,“娘娘的意思是……”
“宫中一向靡费,不说饮食,就说四季的衣衫所费也不菲,若是把这笔银子省下来,也算是为江南的灾民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淑妃自然没有不应的,名义上是她和梁昭仪协理六宫,但贵妃说的总不好驳了。
“娘娘说的有道理,臣妾回去就让各宫按照娘娘说的办。”
徐婉宜点点头,“本宫以身作则,就从重华宫先开始,那些太过铺张的缎子一概不用,平日用膳时也减一半的菜色。”
这回淑妃还没开口,梁昭仪就道:“可是娘娘毕竟是有身孕的人,这样会不会对皇嗣不利?”
尹充容也是一脸的担心,贵妃腹中的皇嗣不仅关乎贵妃自己,还和她们这些追随者息息相关。
徐婉宜道:“贫家百姓生育时也没有这么多讲究,不过是少吃几口,没什么妨碍,大不了请章院正多看顾着点也就是了。”
梁昭仪一想也是,民间女子哪儿像宫里,一顿膳都要用百八十道菜,每道菜还就用几口就撤下去,那孩子不照样长得健壮的很。
徐婉宜犹嫌不足,让翠微取出八宝匣子来,打开后道:“这是本宫的一些私房钱,也不算多,银票一万两,还有一些别的珠玉首饰之类,都捐给江南百姓。”
八宝匣子里有十张一千两银票,底下铺着碧玉珠串、玛瑙链子、翡翠佛公一类的首饰,珠光宝气,既然装在匣子里,就知道是贵妃平日里爱用的。
淑妃道:“这会不会有些太多了?又是娘娘的爱物,其实开库房挑一些也就可以了。”
“这是本宫的一份心意,再多也不算多。本宫得沐天恩,自然要与陛下同进同退。”
淑妃这才接过八宝匣,只觉得手里的东西沉甸甸的。
贵妃以身作则,捐了银票和首饰,底下的妃嫔们也不得不跟随。
淑妃很知进退,“娘娘高义,臣妾在宫中多年,却没有积累下多少银钱,只能捐五千两,算是一份心意。再有一个,臣妾回去后就和各宫姐妹分说其中的利害关系,一定凑足了银子,希望能缓解江南的灾情。”
梁昭仪也笑道:“臣妾也出个四千两,希望百姓能够度过这次灾情。”
尹充容:“臣妾虽没什么银子,也愿意追随娘娘,就出两千六百两。”
从重华宫离开后,淑妃就在后宫大张旗鼓地让人捐银子。
贵妃一万两,淑妃五千两,梁昭仪三千两,为避尊者,底下的嫔妃自然是按照自己的位分出银子。
蔺修仪咬着牙,不情不愿地掏了三千两,丢进了女官的托盘。
蔺修仪懊丧道:“就这些了,再多的本宫也没有了。”
那女官款款行了一礼,“微臣代江南百姓谢娘娘恩德。”
等到女官走了出去,蔺修仪才敢抱怨,“什么好处没捞着,反而赔进了三千两,贵妃真是会装好人,自己捐也就算了,还要拖整个后宫下水,名声都被她得了。”
蔺修仪的贴身侍女道:“就是,奴婢瞧了都心疼娘娘,重华宫这么做实在是太不厚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