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路向北(7K,求订阅,求月票)(3 / 5)

加入书签

质,道骨仙风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皇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纹起如龟,身长八尺二寸喜顶华阳巾。」

可见其的确是先天的仙资道骨,在修行方面也是天赋盖世、悟性高绝,其金丹大道更是被后世不断研习发展,方才有如今道门之鼎盛!

而除了修行方面外,吕洞宾所流传出的事迹也同样颇具传奇色彩……

据北宋时期据《郴行录》、《岳阳风土记》等载

「北宋至道年间,吕洞宾经过岳阳时,曾在城南古松树下休息,有一老僧从树顶下来,向他作揖,哀怜指点,并道出他是吕仙。洞宾甚感奇怪,惊此人不凡,便赠此人仙丹一粒,并题诗壁上。」

此为以道点佛,破除门户之见,渡人升天!

而南宋时期,据吴曾所撰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的吕祖自传,吕洞宾曾自言

「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哂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

此更是直接点出了他“剑斩三尸”之举,潇洒自然,轻松平淡!

也正由于这传说种种,游方五人在来到这永乐宫后,皆是用心体悟,都想要追寻哪怕丝毫的吕祖之仙资、以求悟得道来……

而在交流过金丹之道,又切磋过吕祖所传之纯阳剑法后,众人也多有感悟,各自于客房中静修了起来。

而五人之中对这吕祖所传之道感受最深的,毫无疑问便是游方和伏辰,二者皆算是道门中人,也都有修行“内丹”。

伏辰自不必讲,龙门一脉的丹法剑法本就来自吕祖,经此一番、各种感悟便更加精深……

游方则是在看过永乐宫独有的金丹典籍后,立刻想到了自己体内的“世界炉鼎”,二者之间无疑是有着共通之处的,在一番研习后、也令他受益颇深。

随后,在静修了两日之后,游方于房间之内画出了一柄“剑”,随即便告别了永乐宫众道士、再度启程。

……

……

三天之后,众人到达了位于长治的绵山,拜访起“绵山大罗宫”。

和“龙虎山”、“永乐宫”一样,这“绵山大罗宫”也同样为道门的一处重要山门,虽无“祖庭”之称,却也是颇为传奇。

传说中,建立这“绵山大罗宫”的人为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其本为春秋名士、跟随公子重耳,后在晋文公流亡归国后,他没有索要任何的赏赐,而是携其母归隐山林,来到了绵山。

而在隐居期间,他在感悟天地山水之时、无意间开启了修行之路,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境界一路飞升。

虽在历史上有传闻,说介子推已隐居而死,但在异人界中却普遍认为,他或可能已经得道、从而羽化飞仙。

至于其原因,便是这“大罗宫”之名又来……

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曰大罗!

此为道家最高之境界——“大罗仙境”,而此“大罗”之名,便是因介子推而得!

也正因如此,这“绵山大罗宫”也才会在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观”,在李唐时期,这里被作为巫文化和道教文化最后的中介点,汇聚了几乎记载中当时的所有神祇。

在历史上,这里曾被作为是李唐王室对道家诸仙的朝圣之地,而在民国时期,这里也是唐门对付日本比壑忍的主要战场,天下风云总于此间涌动,便可看出其中之神异!

“好好感受,这里是一方奇异‘气局’,于悟道有大裨益!”在游方踏上这绵山的一瞬间,他的耳边便响起了谷畸亭的声音,对他指点而起。

作为“大罗洞观”的拥有者,作为“气局”一道的深研者,谷畸亭自然不会是第一次来这里,但即便如此、他的语气里也依然满含着激动之情。

对他而言,若“二十四节通天谷”是“凡人闻道”之地,那这“绵山大罗”便是“悟道飞升”之地,不管来多少次,都总能有新的领悟。

只不过,虽说这里的气局奇特,但却也十分的看重“缘分”,要想在这里真正悟道,“天时”、“地利”、“人和”、“心性”、“修为”……等等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即便于此间苦修,最多也就是能加快些领悟速度、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副作用。

“嗯,果然神异!”

而借助着自己的“白泽观术”,游方也看出了一些端倪,这里的道韵十分浓厚,天地仿佛在此地交融,尽显“超然”之色。

但也正如谷畸亭所提醒的,由于此间道韵有如流水、在不断地变化流动,若非因缘际会、机缘得当,即便在此苦修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大收获。

因此,这“绵山大罗宫”之行,五人最主要的还是观摩与感受,感受着“大罗宫”符箓一道的强大,也感受着这绵山之上的独特气韵。

两日后,游方于清晨登顶,面朝东方,目蕴紫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