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一章 早投降不如晚投降(1 / 2)

加入书签

燕京。自甲申年大清兵入关,燕京已承平二十年,人口恢复很快,已从入关初始京中不足数万人扩至五十余万。不过多是住在满城的旗人,外城汉人约十万人,只占燕京人口五分之一。人口恢复,自百业兴盛,加之天子脚下,繁荣虽不及前明,却不是大清故都盛京可比的。由于满城并无多少娱乐消遣所在,城内旗人宴客饮酒除在家外便多往外城。有家名为珍香坊的酒楼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最得旗人中的达官贵妇喜欢。平西王世子、太子太保吴应熊同妻子建宁公主阿吉格也不例外,隔三差五夫妇俩便要去那珍香坊吃烤鸭。夫妇俩的婚事是先帝顺治在时做的主,虽都知此桩婚事是用以牵绊吴三桂,但小两口子感情却是很好,生活也很和睦,婚后不久便生长子吴世霖,两年前又生次子吴世璠。这日傍晚,夫妻俩如往常一样换上便服出了满城往那珍香坊,到地后吴应熊抱着六岁的长子世霖先下马车,之后伸手搀扶妻子建宁下车。建宁怀中抱着的是才两岁多的次子世璠,小家伙竟在车内睡着了。除赶车的马夫和一伺候的丫鬟,夫妻俩只带了两名骑马护卫。看着跟普通旗人官员家出行没什么区别。只夫妇二人心中都有数,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至少有十名侍卫在暗中保护。这些侍卫并不是云南平西王府派出,而是宫中侍卫处专派的人手。名为暗中保护,实则是怕额驸携了公主、孩子出逃。对此,吴应熊已经习惯,也不去理会,正欲同妻子进楼,前方却传来怒骂声:“你个内务府的狗奴才,信不信爷一拳打死你!”骂声传来之处,一人从楼梯直接滚到屋外,不待从地上爬起,就见一恶汉上前重重一脚踩在其肚子上,喝骂道:“回去告诉明珠,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在爷眼里不过是条狗,再敢在爷面前乱叫,小心爷撕烂他的嘴!”恶汉明显喝醉了酒,身子都有些站立不稳,要不是身边的随从及时扶住,怕是能把自个给摔了。被踩住肚子的竟是一旗中佐领,看着还是個满洲出身,这等人物放在外城那是同螃蟹一样横着走的,不想在恶汉脚下却是半点脾气也没有,只在那小声求饶。楼里的店家可能知道恶汉身份不敢出来劝解,食客们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那看热闹,路过的行人见恶汉随从众多,生怕惹了无枉之灾便不敢凑近只在远处窃窃私语。不远处的吴应熊见了那恶汉模样却是眉头微皱,一脸嫌弃。只因那恶汉是同他一样在京中为质的平南王世子尚之信。这家伙十九岁进宫当侍卫,不知怎的和先帝对了脾气成为好朋友,结果就是先帝在时,尚之信在京中无人敢惹。此人又好饮酒,早上起床要喝,中午要喝,下午要喝,晚上还要喝。酒喝多了不睡觉到处发酒疯胡乱打人,管他是谁只要碍他的眼都会被揍。久而久之,京中的旗人一提平南王世子便是人人厌恶。可能是同病相怜缘故,尚之信前几年经常来找吴应熊喝酒,可吴应熊却不愿与其来往,待其十分冷漠。几回下来尚之信也知这位平西王世子不喜欢自己,便也知趣的不再打扰,转头同靖南王世子耿精忠、在桂林殉国的定南王孔有德女婿孙延龄等人鬼混,成了京中有名的汉二代头头。一帮人经常聚在一起胡闹,为此没少被御史上本弹劾,但都因各自背景被压了下来。吴应熊不知尚之信怎么跟内务府总管明珠掐上的,也不想理会这种事,便打算等尚之信走后再进珍香坊,免得被这醉汉拉住又说一通胡言乱语。未想,前方却是有人出来指责尚之信光天化日公然殴打朝廷命官。吴应熊看着眼熟,旋即想起这人叫莫洛,满洲镶红旗的,好像在都察院当左副都御史。“狗拿耗子,找打是吧!”酒劲上头的尚之信别说是个区区左副都御史了,就是他爹尚可喜来也能给两耳光,跳将起来就给了莫洛一耳光。把个莫洛扇得半天没回过神来,气的回去便要上折子弹劾尚之信。见自家少主把左副都御史给打了,尚之信的护卫队长张永祥有些担心道:“公爷,刚才那个可是满洲,”“满洲满洲怎么了”尚之信呸了一口,“满洲算个吊!”打着酒嗝也不理会被自己打的没法动弹的内务府佐领,晃晃悠悠竟去青楼快活了。看的一众食客目瞪口呆,也看得吴应熊脑壳生疼,不禁对身边的妻子建宁道:“平南王将来早晚毁在这个儿子身上。”建宁将怀中的小儿子往上抱了抱,没有说什么。隐隐觉得那位平南王世子同自家丈夫好似两个极端,一个恨不得京城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混蛋,一个却是恨不得所有人都将他忘记。再想朝廷这些年对公公吴三桂的猜忌,以及丈夫在京城虽荣华风光实则却是人质,心中不由有些揪心。默默跟在丈夫身后进了楼。对面二楼,有人看着她夫妇二人背影咦了一声:“吴应熊也来了”“他来就来吧,又不是没见过,怎么,他吴世子是额驸,你耿世子就不是额驸了说起来,我孙延龄也是额驸呢不过你们俩娶的是真格格,我那个格格算个什么东西,呸,偷人的玩意!要不是他福临死的早,我他娘的说不定还得给他养野种!”说完,孙延龄端起酒碗“咕嘟”一声喝了个干净,气鼓鼓的样子。“行了,少说两句。你听我的,回去好好哄哄你那四格格,叫她进宫跟太皇太后求情,只要放伱去广西,你老丈人的旧部就全归了你,懂么”坐在孙延龄对面的正是靖南王世子耿精忠。只他和孙延龄自始至终都没下楼和喝醉酒的尚之信打招呼。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