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困难重重(1 / 2)
4月8号,《头号玩家》在京城举行了开机仪式。
当天,这部电影开机的消息就传遍的互联网,成为了新晋微博热搜第一名。
吴渊的新电影,还是很备受关注的。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科幻特效大片。
去年暑期档上映的《火星救援》,已经充分的给国内观众感受到了科幻电影的魅力。
而《复仇者联盟》之类的超级英雄电影,又让国内观众体会到了十足的特效大片的魅力。
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科幻特效大片看起来得有多爽?
大家都不敢想了!
但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吴渊,所以国内影迷的期待值还是十足的。
而被吴渊在当年《地心引力》就被打脸过的国内记者们,也不敢在他面前喊出华夏导演不会拍科幻片,拍不好科幻片之类的话,文章里是更不敢这么写了。
或许他们心中还是认为,现在的华夏电影市场,根本出不了好的科幻电影,也没有导演能拍好科幻片。
特别是今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一出,不知道多少电影媒体和自媒体,都认为华夏电影是真的要完蛋了。
但吴渊不一样,严格来说他不算是“华夏电影圈”的导演。
就很神奇。
华夏这边的人,都认为吴渊是好来坞大导演,他不属于,或者说不只是属于华夏导演圈的,是可以从华夏导演中单拎出来另算的。
而美国那边的人,又认为吴渊不是好来坞导演,虽然他在好来坞享誉盛名,但在任何一个国外的公开场合,介绍吴渊时,都是介绍他是一位“华夏导演”,好来坞那边的各种统计,一般也会把吴渊归类到国际导演中去统计,不会和美国本土导演一起统计。
这就导致吴渊在北美各种统计“国际导演”榜单的这个领域,也同样是一骑绝尘,常年霸榜。
在非美国本土出身的导演之中,就没有再像吴渊这么屌的导演了,包括那群欧洲,特别是英国的导演。
艺术成就比吴渊高的,票房成绩没他好。
票房成绩比他高的?
压根就没有。
所以不管是在华夏国内,还是在北美本土,吴渊都被电影媒体们单独举例,不将他当做“普遍性”来看待。
有世界运行时出现的那个“bug”的味道了。
就像在国内,媒体记者们就习惯了,涉及到吴渊-科幻这个关键词时,各种无脑夸就完事了。
但如果是其他华夏导演和“科幻”这两个字沾边,那就得被各种骂不自量力,各种被嘲笑看不起了。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崛起,还是没办法去改变一整个市场的。
就像后来《流浪地球》和郭帆的出现,也没能够真的就让“华语科幻电影”成长起来一样,只能作为个例。
好在,吴渊还有一家叫光影时代的电影公司,还在为发展国内科幻电影孜孜不倦的努力。
只是,光影时代和华夏商业电影,都还太年轻了。
《头号玩家》开机的第一周,吴渊就遇到了困难,拍摄磕磕绊绊了起来。
《头号玩家》电影世界对技术的要求真的太高了。
在拍出了一点素材后,吴渊尝试着送去特效公司那边,让他们先做出一点样品看一看效果。
但这个效果,让吴渊有些不满意。
虚拟现实和真实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斯皮尔伯格都从筹备到制作完成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其中前期筹备估计就花了一年的时间,而吴渊却只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又比原版早了两年筹备,面临的困难只会更大。
后期制作需要花费时间久,吴渊是不介意的。
像斯皮尔伯格版本的《头号玩家》,由于该片有大量的特效需要完成,所以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抽空拍了部《华盛顿邮报》,还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吴渊也同样可以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再去做他的《乘风》,不耽误事的。
但问题是,他必须要做到在2015年10月之前,把《头号玩家》的前期 拍摄搞定,才能有时间去做《乘风》。
这紧凑的安排,让他仓猝开机上马,终究是吃到了苦头。
拍摄现场。
“咔咔咔!”
“这个效果不行!”
“把绿幕撤掉,演员换上动捕服,试一试用动捕的方式,虚拟现实结合起来拍!”
吴渊语气很不耐烦的用大喇叭喊着,这已经是这场戏拍摄的第14条了。
他换了好几种方式来拍这场戏,但怎么拍怎么都觉得不满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拍特效大片,有特效团队全程跟组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简单的直接看特效效果与画面结合的样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