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章 解决办法(1 / 2)

加入书签

王致远说道:“要是汽车生产真的落户到我们通和专区,那就是一整套工厂,标准应该是一样的吧。”

胡金羊摇摇头说:“不确定,现在即使是老大哥那边的标准也不见得完全一样,到时候是个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标准不一样,也是可以生产的,我们三轮车工厂就是一个例子,就是后续麻烦而已。”

“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我们还是要统一搞一套标准才行,以后我们生产的东西要通用才行。”

胡金羊又说道:“在我们自己管辖的工厂还可以通过碰头开会、发布行政命令进行整改与规定标准,但是其他地方呢,不能我们通和一个标准,别的地方也是一个标准吧,不然就跟山西的火车一样了。”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这件事最后肯定还是要靠上面去落实,我是跟上面汇报的。趁现在国家工业化才刚刚开始,搞一套统一的标准出来也不错,到时候全国各种零件通用,后续维修、配件什么的也是方便。

这还只是工业品方面,我看别的方面也可以以此为契机,也搞一个国家标准,有一个通行的标准就会方便很多。”

国家标准基本上是58年开始逐步推广,前面各地标准也有些混乱,但是以老大哥那边的标准为主导。要是今年可以推动这件事情,早点搞个标准出来,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胡金羊说道:“能这样肯定是最好的,不然我们自己搞一套标准,到时候跟市场不相符,那就不好了。”接着又说道:“在工厂我也没白调查,我们最新的工作成果,可以更加科学的提高产能。

经过我们研究发现通和三轮机车厂的主要工作内容其实是组装,于是我们就花了些时间将原先的工序与内容进行了调整,让原先每组平均21分钟一辆车的生产速度变成了现在平均9.6分钟一辆,实现了真正的流水线组装生产。”胡金羊说完就翻开了记录的笔记。

其中一页是一个表格,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工序的具体时间,例如给板材打孔:3秒,移动到组装位置15秒,安装螺丝13秒......为了更好的体现还贴有一张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生产的照片。

王致远看着胡金羊称赞道:“正确的调查才有发言权,你这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不错嘛,产能提高怎么样?”

胡金羊接着又指出了一个问题:“可根据计算,我们的生产效率其实是下降的。”

王致远就有些疑惑了,下降?可刚刚才汇报组装时间缩短了一半,王致远心想胡金羊也不会无缘无故这样说,于是就示意胡金羊继续说下去。

“原来进行组装生产的工人数量是在450人左右,而目前一条生产线上的工人数量则达到了984人。”

“也就是生产速度变快了一倍,但是生产工人人数也增加了一倍?”

“是的,没错。”胡金羊点头道。

王致远说道:“这样也可以,目前我们招的临时工有那么多,他们要是不到岗位上进行生产,哪里来的工作经验,怎么会成为一个熟练的工人,在目前这是一个大好事。”

“原先我们采取的是小组制生产方式,由一个小组内部进行分工组装生产,主要依靠有经验的组长和生产骨干,而现在经过调整后则是改成了分工制,即一个人只负责具体的一道生产工序,大大降低了工作技术的难度。

使得我们可以雇佣更多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人来参与生产。”

“这不是流水线吗?这样的工人有成长性吗?”

胡金羊点了点头说:“这个是必须经过的阶段,我们每天也就8小时而已。所谓的成长性还是要靠大家工作之外多学习,按照制度进行考核升级,一个人努力一点,退休前5级工还是可以达到的,要是多投入6、7级也不是问题,8级工还是要看一看天赋,我相信能达到的人也不会少。”

“还是要让工人多学习,可以多尝试工作岗位,既然是流水线,那就不会有什么难度。目前人多不要紧,后面我们会进行一定的自动化,到时候正好将这些工人安排到新的工厂去工作。”

胡金羊点头说:“能自动化就很好,但是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材料供应速度跟不上工人的组装速度。导致工厂的组装生产线经常干不了几天就要停工,优化后开工率才72%,这个后续我还要研究一下。”

“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到时候你跟机械研究所商量,那边新接手了一大批机器,看能不能搞个半自动或自动化生产线出来,你用数据计算一下试试,大家一起想想解决的办法。”

胡金羊点了点头,开始思考了起来,出门时口里还在念叨着自动化。

胡金羊说的只是三轮车工厂的问题,其他工厂也是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的,优化各工厂的生产方式,王致远是没有办法的,只能靠招募的人了。好在胡金羊还算专业,可以用数据预先计算一遍再进行调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效果不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