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财政(1 / 2)
王致远看着大家走了出去,心里带着期望,这次如果可以成功,那么水利建设可以提前6年逐步开工,如果失败,至少要等到56年高级合作社兴起,那个时候才有可以将大家统合在一起,开始建设水利。
王致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对县里的财务进行了盘算,几天后要向大家通报一下。
首先是年初的8000万贷款(旧币),在10月的时候,已经花了个干干净净。
通和县的建筑成本是很低的,原材料都是自己制作,或就地取材,那个时候,人工也是便宜得吓人,以后就没有这种好事了,现在大家家里粮食满仓,县里工厂工资也不低,这人工也是上涨了很多。
好在今年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了,后面有足够的资金再发展,光钢铁一项,就可以交换到很多的物资。
税收这一块,农业税是固定的,今年夏收的农业税基本已经使用完了,大部分都进了粮食面粉加工厂,后面又做成了各种食品。当然也出售了不少粮食,但售粮主力还是县里的商人。
秋收后的售粮主力就是县里了,不过税收的粮食没怎么动太多,大部分都是农民卖的粮食,县里加工后转手卖给了县城的人。
可惜以后的农业税是要上交一大部分的,县里只能留下一些发展。
工商税的比重不算太高,主要对象是私营工商业,全县有私营商业2358户,人数有2943人,个体手工业4818人。
这些私营企业在恢复经济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充实了市面上的商品。
另外周子瑜和王致远接手通和县的时候,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迷信品制作业65户、烟业120户,青楼26户,赌场11户……进行了取缔。
49年还没有正规的税法出台,收税的主要条目是:货物税、工商业税、印花税、利息所得税、交易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工商所得税、特种消费行为税。
收税一年也收了7万元不到,数量也还行,毕竟人员多,私营业也不少。
县里的税收大头都是自己开办的工厂了,不过现在还没有跟县里的财务分开,不太好计算,很多东西还没有上市,如猪、鸡、钢铁……
经过这么久的发展,凭借这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工厂这一块的市值,500万美元肯定是有的,比当初投入的资金,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制药厂和钢铁厂就是以后价值最大的工厂,现在国际上钢铁最低200美元一吨,药品价格更是价格不菲。
年底美帝就开始对国家进行了经济封锁,现在国家购买很多物资,全靠别人从香港运过来,价格可想而知。而药品又占了大头,所以通和县的制药厂在未来是十分关键的。
全县主要开销就是各种基建投入和干部的工资,工厂全是盈利的,现在是在反哺县里。
基建在12月份就停止了,天气太冷,不适合建筑,用的大部分都是贷款,原料都是前面生产或买好的,没花什么钱。县里有现在有1376名干部,是逐渐增加的,私营的税收给大家发工资还可以剩下不少。
县里的财政状况是有很多剩余的,在200万以上,这些钱大多数在工厂的账目上,已经被换成原材料,用于明年的发展。
县里的民众收入也还是很不错的,农民家庭年收入估计普遍在120元以上,一部分是县里大搞建筑,民众参与获得不少报酬,另一方面是粮食丰收,卖谷子也有不少收入,再加上平时搞搞副业,又或家里养殖一些牲口、禽类,卖了也有不少钱。
家里有工人的就不说了,工人一年的工资至少都在300元以上。
这个收入在当时已经很高了,要知道在58年,农村很多家庭年收入都没有80元,那还是“一五”计划顺利完成之后。
49年这一年,大家解放后的生活,跟解放前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土改让大家的精神焕然一新。
县里虽说有那么多的钱,可是县里的物资还是少之又少,交通工具,一辆吉普车,周子瑜上任时带过来的,自行车,属于县里的只有23辆,被分配到了各个部门,大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骑马、马车之类的。
王致远下乡就从来不骑自行车,都是骑马,虽说各村道路修缮了,也只是平整,下雨后又是一个样,时间长了之后,骑车还是有些困难,基本都是车骑人。
其他部门除了必要的物品,没有添置什么,都是自力更生。
对县里财务清点完毕,正好下班。
接下来的几天,县里周子瑜的主要工作就是党委的事情,审批党员,组织大家学习党的思想……王致远让自己招募的十二人都积极写入党申请,今年是没指望通过的,先做个入党积极份子或预备党员,后面再加入党组织。
王致远这几天也在忙农村的事情,现在天气冷了,时不时还下雪,王致远就组织大家到各个村镇查看,避免出现冻死人的现象。过去这种冬天,冻死人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