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万众一心(1 / 2)

加入书签

华国

冲在危险最前线的,永远是人民子弟兵。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哪怕山路泥泞汽车难行,子弟兵就算跑步,也能在最快时间进入灾区!

不到三个小时,江边出现一群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沙袋还没供应上。

可爱的人手牵手筑人墙,以血肉挡洪灾,护佑身后安然无恙。

河水无情,冲不垮人心筑起的堤坝。

天灾之下,才得以看见负重前行的人!

四个小时后,抗灾工具运送到现场。

六个小时后,江水镇领导带领群众支援现场。

军民一心,齐力断金!

十五个小时后,筑起临时堤坝,暂时挡住洪水。

第一批到达江边的战士,十二个小时粒米未进。

终于可以放松一会儿,直接躺在冰冷泥水里休息。

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在家里都是掌中宝心头肉。

在这里,却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

“大家稍等,吃的马上送来。”

镇长高远喊话之后,将老村长拉到一边儿,略有不满。

“怎么回事,村委会到现在没送来吃的?”

高远指着泥泞中的战士,微微哽咽,“他们还是孩子啊,星火村村委会想什么呢?”

“在看不到粮食,把你们村干部家的孩子都拉过

来体验一下。”

老村长同样老泪纵横,“高镇长息怒,我让孙建国从中调度。”

“这个家伙,关键时刻掉链子。”

“我现在回去,保证一个小时内送来食物。”

说出此话,老村长心里直打鼓。

雨天生火困难,村中家家户户大多吃些剩菜剩饭,没有多少的食物。

想要让战士们吃饱,恐怕比登天还难。

可是老村长别无选择。

就算组织人立刻生火做饭,也要让战士们填饱肚子。

“确定一个小时能送来食物?”高远反复确认。

老村长颤颤巍巍行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高远突然意识到,眼前的老人从发现洪灾开始,就一直守在江边。

整整过去了十八个小时。

对于一个年近八十的人,体力负担有多大可想而知。

“老村长您休息吧。”高远实在不忍心,“我亲自去村委会督办!”

在老兵面前,高远也只是个后生。

他对老村长行了个军礼,“保证一个小时内完成任务。”

说完,高远一个人走向村委会。

走出不到百步,高远肠子都快悔青了。

半夜三更到哪里去搞食物?

一个小时?

自己把自己推入火坑里。

他正想着,看到一个女人肩挑一对

儿水桶走向江边。

山路泥泞,女人歪歪扭扭,好几次差点儿滑倒。

“老乡止步,江边危险。”高远连忙上前阻拦。

来人姜珊,放下扁担,擦了下额头的汗水,“我来送馒头的,送完就走,您通融一下。”

“馒头?”高远情不自禁拔高语调,“是孙建国派人送来的吗?”

“混蛋,他怎么不亲自来,让一个女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太混账了?”

姜珊摇头道,“不是孙建国,是我家男人让我提前蒸好馒头送来。”

“家里还有很多,我一次拿不了。”

还有馒头?

高远听到了发生洪灾以后最动听的话。

“走,我跟你一起去拿。”

“哎对了,你家男人呢,他怎么不亲自送来?”

高远主动接过扁担,心里美滋滋地,庆幸可以完成任务了。

姜珊回道,“我家男人在村委会,孙建国不让他出来。”

“又是孙建国。”高远听到这个名字,顿时生起无名怒火,“等这边的事解决了,我去给你家男人做主。”

说话间,高远将馒头发给战士。

战士们狼吞虎咽,三两口一个。

没有配菜,硬往下咽,看着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干涩。

高远苦涩一笑,“要是有几根儿大葱就好了。”

他知道想法不切实际,回归现实后,安排一些人取馒头,不用姜珊亲自劳累。

“我们不白拿百姓家的粮食,多少钱一个,给你们报销。”

姜珊脑袋摇晃得跟拨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我家男人说了,敢要钱打断我的双腿。”

“什么鬼话,等着,我安排人接你家男人过来,他叫什么名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