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3章 利益分配(1 / 2)

加入书签

层层克扣。

中饱私囊。

谁敢啊?

张晓,徐大化苦笑。

官吏盘剥朝廷赈灾粮,赈济款,以前上行下效广泛存在。

皇帝孤军奋战,大刀阔斧改革时,部分官吏认为皇帝柔弱,故而,办事心存侥幸,拖泥带水,各种圣旨未得到严格执行。

本来以历史轨迹官吏对皇命阳奉阴违,皇帝或是提拔宦官,或是重用外戚,靠一批官吏对付另外一批官吏,维持皇帝地位和权威。

皇帝对贪官污吏抄家时,太医总有办法让皇帝离谱的驾崩。

然而,武卫军在永平府伏击建奴五百镖人,山西三镇边军草原全歼察哈尔部,从部署到调兵,连同具体战术多出自皇帝之手。

草原大捷,皇帝一跃成为马上天子,声望达到前所未有地步。

近月余来,内阁扩权,各部沦为办事机构,监察机构独立。

税务总局,反贪总局,审计总局,都察院,大理寺,军法处,上监督朝堂内阁各部官吏,下监督各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等地方官。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和宗人府宗正又近乎终身任职。

许是皇帝出京前默许,许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群官吏率先敲打皇帝曾祖母武清侯家族,以侵占百姓良田为由,收回武清侯七成庄园田产和半数以上家资,武清侯李国瑞被下狱。

其后,他们联合内阁,收拾与高淮、陈增,陈奉,马堂为首的万历朝矿监家族,不光高淮为首大矿监家族被查,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涉案矿监家族亦陆续被查,依然是收回七成庄园田产和半数以上家资。

最后,以前雷打不动,举报内容不痛不痒的密折,短时间内好似雨后春笋爆发,朝廷形成以地方官吏通过密折制度下克上,各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御史争相弹劾,内阁受理后锦衣卫出动抓人,三局审核,三司审案一条龙。

为官风评奇差,抓。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抓。

拔出萝卜带出泥,单单他们收到的消息,皇帝巡视各地月余间,约百余名官吏被抓,既有布政使,都指挥使,巡察使,亦有地方知州,知府,知县,而他们不知道的下狱官吏必然更多。

以前皇帝单打独斗,双拳难敌四手,现在皇帝身边聚拢一批亲信,彼此同仇敌忾,乱拳打死老师傅。

朝廷吏治如火如荼,谁敢中饱私囊,无疑是取死之道。

嘱咐完,朱由校瞥了眼张晓,徐大化轻描淡写说:“朝廷财政困难,单凭整饬贪官污吏难以为继,有官吏向朕建议减少地方存留银,增加朝廷起运银,将两者比例从五比五改为二比八,诸卿以为如何?”

啊?

张晓,徐大化,练国事,霍维华齐齐望向朱由校。

那个官吏向皇帝建言,冒然改变分配比例,这分明是计划将皇帝架上火炉烤,让皇帝和地方官吏处于两难之地。

何况,这不光涉及分配问题,还涉及朝廷和地方的方方面面。

朝廷户部太仓库,工部节慎库,太仆寺,光禄寺,太仓粮库,南京粮库,皇帝内库的金花银,全有户部的职责。

地方五成存留银,好些的省份花销大头又是赡养宗室。

不过,废除存留银,将赋税全运回京城,对朝廷财政的好处亦显而易见。至少朝廷财政充裕,遇到灾年,战事,亦能拆东墙补西墙,总好过于捉襟见肘。

然而,这其中难度绝非一份圣旨能改变。

起运银,存留银,大明立国,即开始实施,延续两百年,其中全是利益纠葛,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张晓沉默片刻,犹犹豫豫说:“陛下,臣支持改变税收分配比例,然而,其中困难重重,存在各种博弈,臣以为时机并不成熟。”

练国事亦出声说:“改变税收分配比例,地方财政越发捉襟见肘,让地方官吏做事瞻前顾后。”

徐大化亦微微颔首,补充说:“陛下,改变收税分配比例,牵一发而动全身,臣建议,辽东局势稳定后,再设法改变分配比例,届时或许更顺利。”

果然。

全都拒绝。

朱由校面不改色,徐大化的言外之意没错,他目前威望还是太低,若能快速改善辽东现状,威望更上层楼。

这期间,在各省安插亲信,事情必然成功。

朱由校朗笑说:“目前朝廷财政充裕,朕顺口问问。”

改变税收分配比例受阻,朱由校并没有灰心丧气,此事的确影响太大,不过,他还有其他策略。

是日。

君臣促膝长谈许久,随后朱由校亲自视察关中各处水利,确定诸事有条不紊进行,他决定启程返京。

路过潼关时,他亲自去见孙传庭,视察对方训练的新军,告知孙传庭新军或许前往西南平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