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章 追封为王(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时候该软。

什么时候该硬。

魏忠贤拎的非常清楚。

司礼监权力再大,也是皇爷赋予的。

皇爷要他三更死,他绝活不到五更。

没法像唐代后期宦官任意弑君欺主,更换皇帝。

所以失去皇爷信任和恩宠,肯定步王体乾,涂文辅后尘,东林文官顷刻间把他撕碎。

龙椅上,朱由校作壁上观。

本以为朝堂遍布阉党,没人出头敲打魏阉,没想到朝堂还有诤臣。

他恰好晓得陈廷谟,张三谟的事迹。

前者为传奇巡抚,一本参倒七十二名贪官。

后者乃明末名臣,铁面无私,司吏能手。

现在两人同督察院部分御史弹劾魏忠贤和阉党,然而,魏忠贤终究是天启推到台前的打手。

为一时之快,泄愤诛杀魏忠贤,于他而言,等于真的自缚手脚,自斩臂膀。

羽翼未丰前,魏忠贤连同阉党成员还得留。

脏活,累活,还得他们做。

陈廷谟出言争辩,朱由校婉言道:“陈卿,此间商议军机政务,忠贤之事无需再议。”

今早铲除十二监,四司,八局内阉宦,沉重打击阉党在内廷的势力。

他的部署中,锦衣卫监察地方,东厂牵制外廷。

以后收拾官绅,不法商贾,还需魏忠贤带领阉党带头冲锋陷阵。

可以打骂魏忠贤,却不能杀了他。

陈廷谟,张三谟欲言又止。

良机稍纵即逝,过了这村没这店,奈何陛下死保魏阉。

魏忠贤惊诧,无需再议。

皇爷。

还是偏爱自己的皇爷。

不论平日如何打骂,遇事依然偏袒自己。

士为知己者死。

今后,老命都是皇爷的。

百官静籁,朱由校直言不讳说:“陕西起义,辽东失地,川贵叛乱,大明遍地狼烟,江山社稷不稳,朕有意整吏治,振朝纲,遴选如熊廷弼,袁可立忠臣干吏入朝。”

整吏治。

振朝纲。

遴选忠臣入朝。

皇级殿内静可罗雀。

陛下没说给熊廷弼,袁可立翻案,却夸赞他们忠贞。

那么,昔年上书请求陛下问斩熊廷弼,逼走袁可立的人,岂不成为乱臣贼子。

顿时,朝堂官吏呼啦啦跪地。

熊廷弼之死,起于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广宁而西走。

广宁沦陷,熊廷弼请求将自己绳之以法。

东林人,礼部仪制司主事刘宗周率先弹劾熊廷弼,建议夺去熊廷弼尚书之位,收回蟒玉。

遭天启怒斥,皇天批示让其戴罪立功,

可惜刘宗周起头,兵部,六科,督察院御史明里暗里推波助澜。

后冯铨献上辽东传,黄立极夜半片纸了当之,让事情越发不可控,直接间接害死熊廷弼。

袁可立辞官,起于东林文官诬陷其冒功,后挑拨与毛文龙的将帅关系。

导致袁可立致仕,辽东局势恶化。

熊廷弼之死,袁可立辞官,阉党,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鉴于崔呈秀加钱事件闪了百官的腰。

百官觉得事情绝不简单,皇帝肯定有所图谋。

很快思维敏捷的官吏,隐约猜出皇帝何意。

将熊廷弼视作忠臣,当做百官楷模。

既笼络边关将士,也笼络朝廷忠贞之人,还能借此驱逐内阁首辅黄立极等,和以前迫害熊廷弼的阉党,东林官吏。

一石三鸟。

高。

实在是高。

魏忠贤察觉气氛微妙,率先哀声求饶:“皇爷,老奴有罪,老奴该死。”

黄立极,施凤来,冯铨等官吏见状,仿佛得了软骨病噗通噗通跪地。

朱由校背靠龙椅,有点烦躁的揉着鬓角。

他迫不及待想处理陕西灾情,处理王二起义。

怎奈问斩熊廷弼,是天启二年到天启五年,朝廷最大事件之一。

起初围绕熊廷弼,王化贞因防守策略而争论,后演变为东林党,阉党之争。

熊廷弼下狱,三司会审中,左都御史邹元标为东林党领袖,大理寺卿周应秋尚未成为阉党,刑部尚书王纪中立。

满朝官吏,唯顾大章为熊廷弼求情。

他要中兴大明,必须处理好熊廷弼案。

破除武将心中芥蒂,打消对皇上的不信任。

今日旧事重提,自然为熊廷弼翻案。

当年熊廷弼,王化贞同时下狱,熊廷弼被斩于西市,传首九边,尸体丢弃荒野,今尚未收葬。

后长子自刎,女儿呕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