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章 我想与你一生一世相守,便要为你筹谋(1 / 2)

加入书签

太子脑子里只有报复!

太子妃死前,承恩公对太子说:“两个皇孙的夭折肯定不是意外。”

太子问他有什么证据?

承恩公说:“当年,太后生了皇子,那孩子好端端地忽然出了天花,也是没熬过两天,去了。”

那个孩子死后,他们无奈之下才开始扶持惠帝。

太子的儿子与当年魏太后的儿子死状一模一样,承恩公怀疑先帝和当今陛下都掌握了某种秘毒,看上去像天花,却无法查出。

“虎毒不食子,先帝和陛下一样,都恨魏家,甚至连魏氏血脉的皇子、皇孙都不留。”承恩公怒吼道,“这一定是陛下干的,他已经疯了。”

太子不敢相信。

他知道父皇恨魏家,不满自己与魏家走得太近,但是他不相信父皇会杀了自己的亲孙子,还是皇长孙!

现在他们看透了,魏氏、有魏氏血脉的太子及其儿孙,迟早都会被拔除。

他要尽快研发出来黑火药,他再也不想等了。什么韬光养晦,什么父皇、皇弟、顾阁老、柳阁老、张家、谢家,统统见鬼去。

次日一早,太子派人去东城接了管莹莹,与军器监的一拨人加大力度研发黑火药。

管莹莹对黑火药已经黔驴技穷。

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是一回事,实在搞不出来!

她要能搞出来,就不去弄万能丹了,谁得罪她,轰隆一下炸了完事,还费尽心思哄人喝茶吃丹丸?

她现在要竭尽所能,让太子放松警惕把万能丹吃下去。

太子今天去了朝堂。

现在他不想忍了,他要算秋后第一笔账。

一上朝,御史台于大人就出列,举着笏板道:“臣弹劾祁王殿下勾结乱民,太子回朝日,鼓动百姓数千名在沙河大桥两岸,当众排泄。”

承恩公立即出列,痛心疾首地说:“作为王爷,祁王殿下不顾皇家威仪,辱没储君名声,唆使百姓造反,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臣恳求陛下严惩。”

半个朝堂的臣子都跪下,痛斥祁王此举有伤风化,斯文扫地,实乃千古奇闻。

紧接着,太子一党拿出被抓住的肇事者口供,连续几十份,都指名是祁王指使。

祁王指天发誓与自己无关,紧接着祁王亲信,指出太子回朝那天当街杀人。

太子在赈灾,不去中州,却流连宛城河上秦淮八艳,天天出入画舫,不仅自己去,还四处拉拢当地政要一起逛青楼画舫。

“作为一国储君,不顾国难当头,聚众狎妓,一掷千金,寻欢作乐,置灾区百姓死活于不顾,坐在尸骨山把中州变成安乐窝,逼得百姓造反,作为太子,殿下心中可还有大乾?”

不仅狎妓,还偷盗妓子们的银子养私兵,被妓子们告到大理寺,竟然怕事情败露而当场把告状的妓子们都杀了,还派人去了江南,要把花船的妓子和老鸨都灭口

……

两人互相扒,扒得底裤不剩,气得惠帝差点又晕过去。

惠帝怒斥:“但凡一个国家要衰亡,不用外力,内部的利剑就能把国家扎得千疮百孔。”

太子与祁王都有问题,陛下令人把这二人各打一百大板,禁足三个月,不得出府。

祁王跪在地上,心如死灰。

太子养私兵,狎妓,逼得百姓造反,逼死太子妃,滥杀无辜……只得一百板子!

他斗不过太子,连父皇都不敢动太子,这么多年,无论他抓住太子多大的错处,最后都不了了之。

当天祁王被执行了刑罚,托人给顾少羽带信,要见见他。

顾少羽只回了两个字,“不见”。

他不怕太子,也不想和其他皇子勾结。太子无德,祁王也不干净,顾阁老只听陛下的。

下朝后,顾少羽去了一趟月湖花园,北尘,还有两个年轻人都已经守在这里。

“茶楼那边如何?”

“太子要求屠浅月帮助他继续研制黑火药。”

“找到万能丹了吗?”

“找到了,她分六处藏匿。”

“只给她留一成在用,其余九成都带回来。继续盯着。”

“是。”

其实北尘很想问,为什么要偷九成?夫人那样担心,都偷光不好吗?

但是主子不说,他们就不问,执行就行。

顾少羽回到侯府,看谢昭昭正在数银票。

他脸上不由得带上了微笑,调侃一句:“哟,这谁呀,腰缠万贯!”

“看见这么多银票,眼红了?”

“没有,”阁老大人笑得水波潋滟的,“我觉得夫人不瞒我,把我当成自己人,很高兴。”

他不问她有多少银子了,也不问她准备怎么用,只是对她越来越对自己不防备的心感到高兴。

小乖越来越信任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