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好一个人间炼狱(1 / 3)
因为雪灾来的突然,大周与契丹之间短时间内难以爆发大规模的战事。
契丹的马奔跑不起来,而大周的士兵也难以大规模的在雪中行军。
但受灾的却是实打实的河北道的百姓,所以叶琛并没有进入沧州,接受下官们的拜见。
而是跟娄师德商议一番之后,让他暂时坐镇沧州府,干起老本行,调运物资,训练新兵,同时负责维持后方的稳定,以及沧州府以南的赈灾工作。
当然也考虑到了娄师德的年龄问题,让他坐镇条件比较好的沧州,避免一场风寒,直接要了他老人家的性命。
至于叶琛则与行辕部分人手,以及人老心不老的成平王继续北上巡视,朝着幽州的方向直奔而去。
幽州在河北道算是相当富庶的地方了,它在后世还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
北地燕京。
后世的大明的天子,更是在此地喊出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口号。
提起幽州,必须先提一提当地的经济。
世人一说秦汉、盛唐,似乎下意识的以为关中富庶,其他地方都是苦哈哈。
其实不然,就说幽州,此地自燕蓟以来就“有鱼盐枣栗之饶”的说法,不知道多少少数民族觊觎此地,虽然说跟关中的富庶暂时还不能相比,但此地却有一股隐隐约约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尤其是在关中土地水土流失,森林大规模破坏的情况下。
幽州在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配合海运,跟开了外挂一般,经济发展是极其快的。
有诗云,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在爆发契丹叛乱之前,经过历任幽州大都督的苦心经营,幽州号称人物殷阜,俨然成了“出则胜,处则饶,不窥天下之产自可封殖”的天府之国。
但当汉人们将此地苦心经营出来,人口也得以繁衍之后,就瞬间成了蛮夷们争相疯抢的目标。
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幽州地区的军事价值实在是太重要了。
此地,处于后世常言的华北平原的最北首,且连接辽东和蒙古,故有南通齐赵,东北边胡的说法,可以说是辽东的门户之地。
且此地形势险要,西、北太行山和燕山屏蔽中原、阻隔夷夏,居庸和卢龙要塞易守难攻;而东面临渤海,南可遥控江淮。
隋唐的政治家们,俨然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对于幽州和营州的建设非常看重,让其互成掎角之势。
而作为核心的幽州,更是重中之重。
不论是隋炀帝,还是唐太宗,都曾在此地下了大力气,苦心经营。
让其成为攻略高句丽乃是整个东北方向的核心基地。
可是东北方向复杂的局势,以及女帝时期的国势不稳,使得这里战争极其频繁。
尤其是营州的丢失,以及河北道大量土地的丢失,使得这里成为了实打实的人间炼狱。
出了沧州之后,看到的一幕幕,让叶琛十分揪心。
与青州等地,即便是寒雪飘飘,乡亲们也披着厚重的衣服做工,官道之上商旅往来不觉不同,他们这一路之上,很多时候,连个人影都看不见。
一路上萧索到了极点。
路上的大雪堆积的厉害,偶尔有三三两两的人影。
这些人无不愁眉苦脸,拎着斧子,费力的砍伐着薪柴。
叶琛观察了一段时间,心情变得越发的沉重。
身在沧州还好一些,像是张九龄这样的人物,有丰厚的政治资源,自然可以庇佑地方。
而沧州其他县,因为叶琛早就被任命为刺史,即便是在遥领阶段,青州和北海郡也对其输送资源。
比如说沧州其地的盐巴、皮革甲胄会有海商收购,然后转运贩卖,再输送粮食过来。
所以沧州虽然艰辛,甚至频频面临大战,但是百姓大抵不至于饿死太多。
而频频感受到了这位尚未到任,就给他们送来了仁政的刺史的百姓,对于刺史的征召也是极其支持的。
所以才有了叶琛乡村一行,振臂一呼,儿郎们披甲持戈而行。
可是真的当叶琛出了沧州之后,才发现,契丹给大周带来的战争到底有多么的惨重伤害。
虽然他尚未抵达幽州城下,但是他也看得出来,幽州之地,没有十几年难以恢复元气。
当然,这还只是幽州。
幽州是军事重镇,丢失之后,再女帝的高压下,也迅速夺了回来。
有损失,不至于太过分。
可过了幽州,再向北的地方,又会是什么光景,谁都不好说。
驻足高丘,眺望着远方,叶琛眉头紧锁。
如果说,最初担任行军大总管,沧州刺史,叶琛心中所想的是如何击溃契丹人,同时振兴家族。
所谓的寄身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也只是他心中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