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大意了(1 / 2)
陈胜犯的错误是低估了扶余人的战力和打仗的决心。
他的领路人李牧曾刻意写信告诉他,让他千万不要轻敌,低估了扶余人。
毕竟,扶余人在高丽半岛就证明了他们也是很能打。
话说扶余人的祖先是肃慎人,也就是通古斯人的一支,和东胡部族都是同族,扶余也是女真人的祖先,女真人也就是满族人,中国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的,就是这个生活在东北的民族。
几百年之后,辽太祖野驴阿保机曾说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说的就是这个民族的善战和可怕。
但陈胜仗着自己的兵士都配备着钢枪和火炮,也就没怎么把这伙扶余人当回事儿。
之后,扶余人也没再找陈胜,陈胜以为扶余王害怕退缩了。也就防松了对扶余人的戒备。
甚至他还派人给扶余王送信说,如果扶余王肯把国土并入大凉,大凉可以封他做郡守之职。
扶余王也没回信儿。
不管怎么说。开发大东北是大凉的国策,就是遇到任何困难,也必须克服。
陈胜暗下决心。
他心里想的是,就算打一场高烈度的局部战争,牺牲一些人,也要把这个计划推进下去,也不会辜负皇帝的期望。
扶余王之所以没有立即回应陈胜的举动,其实是在观察形势。
因为,他接到了消息,在海参崴附近,也有大批人乘船过来,在那里安营扎寨,建造房屋,开荒种地。
如果这些人在海参崴站稳脚跟,并向内陆进军,就会形成对扶余国的南北夹击之势。
大凉帝国究竟要干什么?
难道要包围并吞灭我扶余国?
扶余王深感情势不妙。
投降,当大凉帝国的郡守,那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我扶余人一向在白山黑水之间自由自在,从来就没有被征服这个先例。就算打不过,也要打,实在不行,我们就跑到深山老林里去,那也不会臣服。
扶余王咬牙想。
他也知道,陈胜在辽阳兵强马壮,主动挑衅一定会失败。所以他把目光望向了东方的海参崴。
只要把海参崴方向的大凉开拓团击败,就可以打破大凉对扶余的钳夹之势。扶余国就可进可退了。
之所以选择首先攻击海参崴方向的大凉开拓团,也是因为,扶余人发现这个方向的移民,似乎装备很差,连衣服都很破烂,用的工具也很原始,也没有看到手持火器的士兵。
所以,扶余王先派了一支军队去偷袭海参崴方向的大凉移民。
另外,他又派人去联络东胡部族,想要结盟对付大凉帝国的“入侵”。
海参崴方向,其实是李景孝负责的从东瀛四岛运过去的劳工。
陈长生当初让东瀛郡出十万人去开发大东北。但因为人数太多,运力不够,另外,征集这些人也需要时间,所以李景孝用运输船前前后后花费了两三个月时间,运过去两三万人。
这些人,多数是东瀛本地的矮人,少数是拥有大凉驻军血统的混血。
而且为了保持生物的延续性和男女平衡,其中有一少半还是女人。
和陈钊等大凉国内征召去开发建设大东北的人不同。这些人的待遇和配置也很差。
毕竟,陈长生是以主子的身份从东瀛四岛抓免费劳工去建设海参崴地区,不可能给他们配备最好的东西。
就算想配备,也需要李景孝的海军绕过高丽半岛从国内往那边运。这航程可就有些远了。以目前大凉的运力,还达不到那种水平。
因此,海参崴那边的东瀛劳工,基本上也就处于有劳动工具,能维持吃饱,衣服能保证不会被冻死这个水平上。至于武装力量,海参崴那边根本没有人,黑熊和狼和偶尔出现的东北虎就是最大的威胁了。
所以,李景孝也没给这些东瀛劳工配备火器。
这些人面对野外的猛兽,手里有砍刀斧头,又人多势众,也足以应付。
就这样,这些东瀛移民在海参崴这个地方铺开,开始建设港口和配套的设施。李景孝派了一支几百人的军队,控制这些移民劳作。并指导他们修建军港和船厂。其实就是监工。
好在日本海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大凉人也能造出很大的拖网。
李景孝用拖网捕鱼,当做粮食给这些东瀛劳工吃。
东瀛矮人本来就是海岛生物,对鱼类又特别服,所以才算勉强保证了这些移民的营养,没有出现大规模饿死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那些东瀛劳工在海参崴也建出了一个可容万人的城市雏形。
当然,为了保证他们未来的吃喝问题,李景孝也允许这些劳工中的一部分人沿着河岸深入内地去开荒种地。这样就在海参崴周边,开拓出了数十个村屯,种植上玉米高粱和大豆等粮食。
这些东瀛劳工刚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