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一块钱叫一声爸爸(1 / 2)

加入书签

不敢相信归不敢相信,后世之人都说了,那肯定就是真的了。

毕竟前面的穿越技能个个都是有用且真实的。

不仅叫负责记录天幕的人对此隆重记录,自己也是聚精会神。

而负责记录天幕的人早就提神醒脑了,毕竟就属他们最累了,拿着这么重的竹简,还要跟上天幕的速度。

现在听到可以有新的纸张替代竹简,更好更轻更便宜,最开心莫过于他们了。

【首先就是准备原料,稻草,树皮,麻绳,木材,竹子等等都可以】

【而其中木材造的纸通常来说比较好】

【第二步就是预处理了,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泡在水里,让原料进行初级的溶解】

【也可以在浸泡的水里加石灰或者草木灰来增强溶解】

【更好的就是加入一些强酸强碱帮助溶解,但是在古代很可能没有嘛,所以这个选项等于没有】

【浸泡得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后】

【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

【那就是将浸泡的原料取出来进行破碎或者磨碎,最好呢就反复多次破碎磨碎,然后再进行熬煮】

【第四步用筛网或者筛布过滤出大块的颗粒等】

【就得到纸浆了,纸浆的质量就决定了你最后纸的质量】

【第五步就是抄网了,用竹帘放入纸浆,然后缓缓抬起,等待纸浆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湿纸,之后就可以把湿纸移出到一旁堆放】

【第六步,当湿纸张多到一定程度后,用石头或者别的东西轻压出纸里的水分】

【最后一步,就是把湿纸一张张分开,用太阳晾晒几天,或者用火壁烘干水分,最后就得到干燥完好的纸张了】

【以上就是造纸的流程了,而不同的原料,也会造成流程的差异,最后纸的质量也各有不同】

【这其中的差异就要靠实践中才能得知了】

大汉时期。

在汉武帝刘彻得知自己的时期已经有雏形的造纸术了。

早已受不了这竹简和布帛的他连忙吩咐下去:“给朕找出会造纸术的人来,让他仿照天幕里说的造纸术造一些纸出来。”

迫不及待的他已经在幻想拿到那些纸时先用来写什么好,是写我大汉历史以传后人呢还是写儒家学派的《论语》呢?

亦或者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啧,好多好难选择……

而在同时空下的一位中年男子,看着自己面前牛皮一样厚的纸,又看看天幕上说的造纸术,好像和自己的方法差不多耶。

只是多了一些石灰浸泡和过滤等细微的操作而已,还有那什么抄网压水等步骤。

看来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想到这里,他直接就放弃了眼前那牛皮厚的纸,然后转身去做更好的纸了。

而东汉的蔡伦现在还没出生呢。

《造纸术再配个活字印刷,嗯,很好,五姓七望有事找你谈了》

《古代不是没有造纸术,只是被贵族垄断了而已,不然造纸泛滥,不是谁都可以读书了》

《我就做过纸,做出来都是黄色的,如果想要白纸,恐怕要加漂白剂吧》

《不用,漂白剂是现在的方法,在古代最适合的就是在熬煮前把原料暴晒几个月,自然漂白》

《造纸还真不一定会泛滥,古代又没有工业化机器,全是人工小作坊,你指望能有多大的产能》

《呃,最后的成品好像是书写纸吧,擦屁股的卫生纸要怎么调整啊》

《古代谁用得起卫生纸啊,皇帝都没得用吧》

《皇帝用棉之类的》

大唐时期。

活字印刷?造纸术配活字印刷就能撼动五姓七望了?

李世民心里记下了这句话。

五姓七望的家世太过庞大了,家底也不知道收集了多少书籍,使得他们的在士林中名声越来越大,甚至朝廷上也越来越多五姓七望有关的官员了。

可谓是不在朝廷却能影响朝廷,如此庞大的影响力。

作为天下之主的李世民自然是不想有人能影响到自己的李唐,所以现在看到能撬动五姓七望的方法,默默的就记在了心头。

李世民的注意力被五姓七望吸引了,但在千里之外的造纸工坊里。

最资深的造纸工匠黄老却注意到暴晒能增加纸张的白净度。

干了半辈子的他,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增加纸张的白色纯度,要么是没用,要么是刚出炉时白,过段时间就泛黄了。

现在天幕告诉他,直接暴晒几个月就可以了?

谁能想到,暴晒还能漂白呢?

想到半辈子的追求,天幕就这样给出了答案,他沉默不语,眼含泪水地朝着天幕虔诚地拜了下去。

直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