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91章 大丰收,喜忧参半(1 / 2)

加入书签

“银行?”

听皇帝提到这个,毕自严咧嘴笑了起来:“陛下,皇家银行最高的时候发放的汇票达到了七千万两,

但因为东征失利,以至于商人失去信心,提现了部分,截止到目前共有存银四千两百万两。

今年整体流动的汇票高达一亿两千万两,我们收取的保管费在三百六十万两。

贷款的也有不少,主要还是商人为主用于周转的,不足千万两,他们都是有庄园,店铺等等地砌作为抵押,利息大概三十万两左右。

大明百货供销社今年新增十六座,累计二十一座了,共盈利七十七万两白银,主要是部分是刚投入使用,成本还没有收回。

最先开起来的苏州和南京的五座百货供销社,平均每座都能净收六万两白银。

现在主要是我们百货供销社的内部人员培训跟不上,以及修建供销社需要时间,

如果想铺满大明的所有一百四十余座府城和二十余直隶州,臣等估算至少得五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可能会让其他商人模仿,迅速占领各府城,我们会损失很多,望陛下恕罪!”

“无妨!”

崇祯摆了摆手:“朕还是那句话,宁缺勿乱,百货供销社的事情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这关系到以后大明商业环境,必须严肃对待!

其次,不要忘了我们开百货供销社的目的,商人若是能按照我们的标准来,那就是替我们减少负担,造福百姓。

若是达不到,自然就维持不下去,那我们再上就是了,无需担心这个!

你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人员的储备和整顿当地的营商环境。”

“臣明白。”

毕自严回应后,继续道:“另外就是大灾的事情,陕西旱灾还在持续且比去年加重,

五月到十月一共下了四场雨,但其中三场雨农田的泥土湿润都不足一指深,

且范围还在增加,河南西部、西北、山西南部、四川东北、湖广西北等都有影响,

现在已经有十三府五十七县受旱灾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西安府、延安府南及山西平阳府等地区,

因为免除了赋税,又推广红薯和土豆、黄豆、玉米等抗旱耐旱的农作物,以及前几年修建的大量水库,截流部分河水,

加上红薯、黄豆,玉米等有我们兜底回收,目前灾区虽然难了些,但还能自给自足撑下来,只是苦了百姓们,

如果明年旱灾还没有缓解和持续加重、扩大范围,臣估算,明年下半年可能就需要朝廷赈灾了。”

群臣心中猛的一慌,刚刚赋税、银行、供销社等等带来的喜悦,这一刻消失殆尽了。

自古天灾中瘟疫排第一,其次就是旱灾了,然后是水灾和地震、飓风了,但往往瘟疫是发生在后四种之后的。

可以说旱灾和水灾之后必有瘟疫,因为死的人太多了。

如此大范围的旱灾,都能赶上嘉靖六年的大旱了,若是再持续增加,很可能达到成化十八年到弘治十一年的大旱灾了。

旱灾之后再发生瘟疫,那后果简直不能想象了。

太仓库虽然有银子,但大灾之下也不能直接变成粮食呀,好在皇帝英明,刚登基就大量修建水库、推广土豆和红薯等等。

否则别说能存下这么多粮食了,陕西那边估计已经饿死很多人了,甚至再次出现天启七年的百姓的造反了。

看着众人的神色,崇祯心中轻叹一声,若是他们知道这场大旱才刚刚开始,且现在受灾面积和严重程度不如巅峰时期的两成,他们该如何作响?

若是他们知道大旱之后又是大涝和鼠疫,他们会不会直接辞官回家,准备物资,带着全家隐居山林?

毕自严看向农业研究院的院长宋应星:“宋院长,你们那种改良穗选法培育高产量水稻种子进度怎么样?”

“这……”

宋应星闻言怔了一下,随即苦笑了起来:“毕尚书,我知道您为大旱的事情着急,但培育水稻新种子的事情五年内不可能有大突破的,十年我都没有把握,

这不是我们不努力,我们需要反复试验,可水稻一年只能一熟,我们想加快也没办法。

其次,就算我们培育出来了,大旱加剧了,种出来收成也会差很多。

大旱现在都在西北和西部大部分都是种小麦的,与其期待新种子,不如期待土豆、番薯、玉米等耐旱作物的推广,

番薯这一块我们去年在吕宋找了提高种薯利用的方法,今年试验效果不错,完成了八万顷的种植,明年至少能达到十五万顷,

另外,从乌斯藏那边传来的青稞,经过今年的选种,明年估计也能推广万顷左右,

按照我们院中的推算,未来三年,番薯能达到三十万顷,青稞也能达到十万顷,

即便是大旱,我想三年内朝廷只需要将收成运出,粮食运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