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3章 根本停不下来,百万两银子的买卖(1 / 2)

加入书签

他妈的……

这货到底要干啥?

怎么又有事上奏?

刚刚捅了蒙荫、世袭这两个马蜂窝,还不消停一下?

这难道就是三年不上奏,一上奏就是将积攒三年的事一起了了?

看着出班的张维贤,群臣都有些麻了,心里都在吐槽着。

“哦,英国公有何事?”

崇祯微微有些懵,他们在山海关商议的不就是世袭的事情吗?怎么还有事?

在群臣忐忑不安的目光中,张维贤沉声道:“陛下,臣建议在山海关或者宁远城开一座大型互市,请陛下允许!”

呼……

原来是这事,崇祯心中松了口气,他倒是把这个事给忘记了。

群臣也是松了口气,总算是没有闹什么幺蛾子,但随即面露思索之色。

崇祯轻轻的点了点头,虽然这事是他提出来的,但这个场合还是要做个戏,淡淡道:“理由!”

“陛下,辽东重归大明,朝鲜纳入大明国土,明年这个时候说不定扶桑也将纳入大明的疆域之中,还有可能有北面的罗刹国。

东蒙古的巴林、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巴嘎等诸部到宁远的距离远比到龙井关等近了许多。

山海关就成为了辽东、朝鲜、扶桑、东蒙古诸部进入大明的唯一一条陆上通道了。

待一切稳定之后,这三地的商人都会进入大明做生意,

沈阳离北京城一千五百余里,朝鲜的汉城到大明至少两千三四百里,更别提隔着海峡的扶桑了,

跨越如此远的距离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物资,如果商人想赚银子,那势必会增加贩卖的价格,到时候百姓就吃亏了。

所以,臣建议在山海关关城外或者宁远城择一地开一座大型互市,作为大明境内和关外的中转之地,

臣初步估算,这座互市前期每日至少会有数十支商队在里面交易,等一切成熟和稳定后,每日至少会有两百支以上的商队交易所需。”

群臣听着前面的话倒也正常,皆是暗自点头,可最后的一句话他们差点惊呼了出来。

每日两百支商队,这几乎能赶上得胜堡、宣大互市半个月的规模了。

一个月抵的上其他地方的几年之和,这不是脑子有病就是痴心妄想。

群臣的表情自然是被崇祯看在眼中的,他也没说什么,这是商业和眼光的局限性。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听着皇帝的闻讯,群臣开始小声交流了起来,不少的官员眼中满是意动之色。

片刻之后,一名官员站了出来,看向英国公:“英国公,互市为什么要开在宁远?”

“自然是为了提防朝鲜和扶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是臣服了,但仇恨也埋下了,说不定哪天就要搞点事情,

有山海关拦着,哪怕是他们伪装成商队也无妨,关宁防线就是缓冲地带。”

听着英国公的回答,文官们只是微微点头,而武将们则是眼中凶光闪烁,但也没有说什么。

“英国公,下官也有一个疑问想请教您,您这个每日两百支商队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

“这个问题本官来回答你吧!”

不待英国公出声,户部尚书毕自严就出声:“辽东之地目前有多少人尚且不清楚,但至少有三百万之多,

朝鲜至少有千万人口,扶桑也差不多,合计两千五百万左右;

随着盛世到来,这个人口很可能翻上一番。

五千万人口所需,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两百支商队只少不多。

盛世到来,百姓富有了,如果这里经营的好,两百支是最基本的,百都是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宁远的这处则是正常的贸易所需的中转之地,人口数量和交易物资就不加以限制了!”

说到这里,毕自严思索了几息后,继续道:“辽东之地面积极大,如果开发出来,粮食在满足所需时还能向关内输送,如此就不用南粮北上了,

其次辽东盛产各种皮毛、药材、木材、木耳、蘑菇、松子木等等山货,朝鲜和扶桑也有很多特产可以向大明输送,这些在大明都是抢手的。

而关内的瓷器、面料、茶叶等等也是那边所需,各取所需,这就需要一个大型互市作为中转之地,所以英国公提议甚是合理!

如果诸位想不到具体的规模,那不妨想想以前毛文龙在东江镇之时,那些过往商船的数量了。”

听见皮岛,众人心中猛的一动,虽然不知道毛文龙做生意一年赚多少白银,但保守估计至少也有三十万两白银,否则根本无法满足东江镇那么多军民所需。

一个偷着干的、只面向朝鲜东江镇尚且如此,辽东、朝鲜、扶桑是东江的百倍,这是何等的夸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