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8章 再见李定国,圣旨入宁远(1 / 2)

加入书签

“东家!”

一身劲装的李定国来到众人身边,看见崇祯后,立刻行礼,脸上还残留着震惊的神色。

众人自然是知道李定国为什么叫皇帝东家,所以也没有呵斥。

崇祯打量着李定国,暗自点头,大半年的时间,或许是京城的伙食比较好,此刻的李定国比半年前高了半头,身体也结实了不少,精气神更好。

“定国,来京城半年可还习惯?”

“多谢东家惦记,定国已经习惯了!”

“习惯就好,你可以说是讲武堂第一个录取的人,也是朕亲点的,不能因为朕亲点,就傲视自大,

要用心学习,遇见不懂的就向博士们请教,不要不懂装懂,明白吗?”

“东家放心,定国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给东家争口气!”

崇祯摸了摸李定国的头,脸色严肃道:“不是给朕争口气,而是给你自己争口气,机会朕给你了,就看你能不能把握的住!

家里那边,朕会让人看着点,你安心学习就是了!”

“多谢东家!”

“去吧!”

看着离去的李定国的背影,崇祯笑了笑,眼中满是欣慰之色。

这可是他留给自己儿子的武将,必须得好好培养了。

二十年后,孙承宗、袁可立、孙祖寿等老将应该都去世了,满桂、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人也老了,

新生代的李定国、郑成功等人也都成长起来,大明也有能打的了。

虽然半年来没有见李定国,但李定国的表现却是被袁可立时常送进宫中的,对他的表现,崇祯也是很满意。

从延安府回到北京城,李定国就被安排到了国子监旁听,这小子极为聪慧,半年的时间,就认识并且能书写、解释两千余字了,平均一天要学习十多个字。

更让他惊讶的是,这小子竟然能在半年内将《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兵书倒背如流。

要知道他才九岁呀!

而且,为人低调谦虚、好学,这点就让崇祯很喜欢了。

只能说,能成为名将,环境固然很重要,但自身的天赋和性格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茅爱卿,不要因为朕的关系,就对李定国多加照顾,一视同仁便可,多加引导,

至于习武,可以晚一两年,别熬坏了根骨!”

“陛下放心,臣会留意的!”

“讲武堂朕就交给你了,他们是大明的未来,你可得给朕教好了!”

“臣不负陛下所托!”

又嘱咐了几句后,崇祯便离开讲武堂,朝着皇宫而去。

只是走到午门口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孙传庭、曹文诏等人几名武将还在跟着。

“你们几个不去忙自己的事情,跟着朕做什么?”

听着皇帝的询问,孙传庭武人相互看看了,最后孙传庭无奈的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您不能厚此薄彼呀,得一碗水端平!”

“什么意思?李定国的事情?”

“不是,陛下,您给讲武堂写了一篇序,又写了首曲乐,臣等听了觉得非常的鼓舞士气,但那终究是少年的,

臣等在想,如果军中也有几曲,平时训练累了的时候唱一唱,既能休闲,又能提升士气,还能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思想!”

听着孙传统的解释,崇祯哭笑不得,原来是惦记上这事了:“你们这意思是让朕给你们编几曲?”

“不、不、不……找教坊司就行,但臣估摸着最终还是得陛下操刀,因为他们没有那种气魄、格局、胸襟。”

“行了,这事朕记着了,教坊司真做不出来,朕再亲自来,你们也可以在军中甚至整个大明有赏征集。”

“臣等谢过陛下!”

见皇帝答应了,五人行礼后离去,准备商量看看有赏征集怎么做!

回到东暖阁后,崇祯将脑海中后世军歌写了下来,这些都是大学军训的时候教官教的。

过段时间,如果孙传庭他们没征集到,他再拿出来,毕竟在唱法上区别太大了。

这就是当时整顿腾骧四卫时,搞了新的训练方法,却没有弄军歌的主要原因了。

在他写军歌的时候,整个北京城陷入了沸腾之中。

听着观礼百姓们的描述后,都在打听两篇《大明少年说》,甚至到讲武堂去打听。

茅元仪一听,这正是宣传的好机会呀,于是找到内阁,内阁再找到大明日报厂,迅速加印,免费送。

一时间,整个北京城到处都在读着大明少年说这片文章。

对《大明少年说》的序,只有赞赏。

但对曲乐却是褒贬不一,词倒是极佳,主要是唱法上,被很多人暗中吐槽,但却是受小孩子们喜欢。

两篇大明少年说随着客商朝着周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