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0章 七重天险(1 / 2)

加入书签

“一份子当着大家的面跟我拍板?”

董叔用食指重重地敲了敲桌面,刘胖子见状不由身子一颤。

“哥我错了,我只是太紧张苗苗,一时冲动才顶撞了你,你看我跟了你那么多年,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的,你可不能丢下我啊!”

他抱着董叔的大腿哭哭啼啼起来。

那假哭虽不能感动人,但哭声格外恶心反胃。

“行行行了,别在这丢人现眼,赶紧收拾!”董叔没好气道,这才饶了那厮。

收拾完东西装车,我们一行人就连夜赶往那口“大锅”。

本以为会在广城郊区的山中,不想车子驶进了郊区,竟然径直上了高速。

“这是要出城?”刘胖子意外道。

“用脑子想想也知道广城没什么好锅,自然得去周边县区。”

开车的董叔无语道。

夜间车辆稀少,我们上了高速一路狂奔,在一处岔口下行。

我抬头一看顶上的指示牌,“鹤平县”,倒是闻所未闻。

相比起广城,这县城的经济水平简直不堪入目,映入眼帘的都是破旧的街区和老式骑楼。

估计直接在这开拍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都不用重新布置现场。

但我们却颇为兴奋,越是这种复古偏远的老城,就越有可能出现惊喜。

到了偏远的县城,还要继续往县城的偏远地域驶去。

可谓是偏远中的偏远。

即便是在关中,我也没去过这么路途崎岖的锅。

足足又驶了一个小时,我们才勉强开始上山。

“是个好地方,竟有天险,还是数重险。”

董叔这时突然感叹道。

“这是七缠山?”我回想一路走来的路程惊呼道。

一缠山即是一条山脉,七缠山意思就是这口锅被七重山脉所包围。

怪不得这一路走来地势起伏不停,仔细一数,确实是上上下下了七座小山。

“不,是八缠,锅得越过这座最高的山才到。”董叔这时震惊道。

“八缠?那岂不是王侯大墓?”刘胖子同样大吃一惊。

“不止,最后一缠是最高,也是最难翻越的,谓之为天险,怕真是帝王之陵!”

董叔分析道。

“我滴个乖乖,董哥我跟了你十几年,都没碰到过皇帝陵啊!”

刘胖子激动地手舞足蹈。

“下车,最后一险车子过不去了。”董叔时刻保持镇定,指挥道。

我们压抑着心情,拿上各自的装备开始从半山腰往上爬。

锅并不在山顶,到了山顶还得翻过去下山才到。

这才是真正的八缠围君。

如此地形根本无法设计,世间怕是数一数二,用以在其中建造帝皇之陵一点都不出奇。

眼见还有两个小时就要天亮,我们几乎是脚力用尽,一路小跑。

下山的路格外崎岖,而且我们身上还背负着重担,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包滚下山。

岁数已大的董叔也是久违地气喘吁吁起来,但丝毫没有减弱他眼中的火热。

或许他盗墓一生,盼的就是一座皇帝陵。

“八缠拥君,皇陵在丘。没错了,就是帝皇墓!”

快到山脚时,董叔不由俯瞰脚下,忍不住感叹道。

“这辈子没白活了!兄弟们冲啊!”

刘胖子不知道哪来的精气神,突然就狂奔而去。

我放眼看去,下面的平地几乎被四面八方的山脉隔断,几乎没有任何出路。

要想离开,或许只能翻山越岭,原路返回。

如此安全保密性,在这里的墓显然不容小觑。

在那盆地之中,有一个小山包赫然突起,不用猜想,那正是我们要找寻的龙口。

真正的“龙”口!

但到达龙口的路并不好走,遍地的荆棘和灌木丛簇拥在四周。

这些植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植被下的爬虫走物。

南方的环境可不比干旱的关中,这里可是湿热潮燥,生物物种数量难以估计。

各色毒虫异昆潜伏在脚下,幸亏我们早有防备。

我们众人纷纷穿上厚重的硬胶水衣,手持着镰刀,一路割草前行。

硬生生地在这开出一条路来。

“割下的植物不要乱扔,待会返回时要铺好,不要引起杨敬海怀疑。”董叔提醒道。

所幸距离并不长,不过是五十米的距离,我们就到达了龙口。

这龙口不说,根本没人猜想到里头有一口锅。

那偌大的龙门此时被茂密的藤蔓所包围,用手拨开一看,才看到内里乾坤。

“这个好办,用火一烧就完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