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6章 对撞!上帝粒子!(请务必带上脑子)(1 / 2)

加入书签

五个月之后,方程开启了第二次粒子碰撞,正如之前所说的在微观领域中每一次的实验都好像是开盲盒,你也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到来的究竟是什么。

两个质子的速度已经被加速到无限接近于光速,随后两个粒子相互碰撞在了一起。

宇宙大爆炸一飞秒后的能带,将微观世界的奥秘揭露了一角,让方程去探查。

这一次的粒子对撞并没有产生微型黑洞,但是却产生了一种方程一直想要验证的东西。

这一次的实验中,方程发现了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没有自旋,不带电荷,非常的不稳定。

在碰撞后的瞬间便会衰变,但是在粒子对撞机当中的观测设备精准的捕捉到了他存在的踪迹。

在随后的多次实验中,彻底证实了这种粒子的存在。

“终于发现了。”人性短暂的回归到了方程的思想中,“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这将对大一统理论有极强的帮助。”

希格斯玻色子,又被称之为上帝粒子。

矩阵历前的人类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叫做“标准模型”的粒子模型,用来描绘微观世界。

这也是人类妄图统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从而实现大一统理论的尝试。

按照标准模型推断,总共有六十一种粒子,矩阵历之前人类已经发现并验证了其中的六十种粒子。

还有一种粒子,也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一直没有被验证。

如果希格斯玻色子一直无法得到验证的话,就意味着人类文明对微观尺度物理模型的理解就要全部推倒重来,所有的解释、定理、推论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哪怕之前这些解释是多么的合理,成功的预言了多少次。

但是好在方程成功的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这一次的发现让人类的标准模型变得更加的坚实。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还能解释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质量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说出来可能会有些违反人类的常识,有些人会说质量是因为引力而产生的,这样的说法对也不对。

假如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称重设备,分别被放在了地球和月球之上,他们对同一款汽车进行称重。

在地球上的测量结果和在月球上的测量结果绝对是不同的,但是你不能说这辆汽车的质量在地球上和月球上不同。

质量是物体的性质,而表现出来的重力只不过是在星球上受到不同的引力表现出的外在属性。

一个物体,无论在什么地方,即使是在黑洞的边缘,他表现出来的质量都是恒定的。

希格斯玻色子对质量的产生,有一种规范的解释。

他解释说宇宙中到处充满了一种名为希格斯场的东西(类似于初中物理中学习的电场和磁场),基本粒子因与希格斯场耦合而获得能量,根据质能方程,能量就意味质量。

如此一来,在宇宙中的万物就存在了质量。

在随后几个月的时间中,方程一直都在研究希格斯玻色子以及看不见摸不着的希格斯场的性质,为的就是去搜寻引力子存在的蛛丝马迹。

同时,希格斯玻色子的出现,还给方程了一些启示。

那就是……

如何在虚空中获得能量。

只不过这个启示太过于遥远罢了。

在多次的粒子对撞中,方程还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那就是物质的质量或者说能量奇怪的变大了。

就比如在对撞开始之前,物质的总质量或者能量是一千。

但是在对撞结束后,物质残骸的总质量或者总能量来到了一千零一。

这是一种神奇的现象,大家知道质量或者能量不能凭空出现,但是目前观测的结果就是如此,物质的总质量或者说总能量平白无故的增加了。

方程为此做了无数次的试验,一次次的提高试验的精度,排除外来的干扰。

但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如此。

最终方程只能将其归结于这是一种人类还从未了解的物理现象,并将其搁置在了一旁。

得到了如此多的一手数据后,方程开始对这些数据开始研究。

而另一边,沈灵雪率领的远征舰队也即将脱离曲率空间。

星际间的航行总是枯燥无味的,即使是矩阵的飞船,依靠着伊塔粒子实现了两倍光速的航行速度。

从太阳系到提克母恒星系也需要三十多年的时间。

对于矩阵历前的人类来讲,三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可以说是半辈子。

但是对于经过飞升的新人类来讲,拥有无穷寿命的他们,可以肆意挥洒自己的时间。

只不过这之间会伴随着枯燥和乏味。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中,沈灵雪收集了无数关于曲率航行的数据、参数,等待脱离曲率航行后,将这些数据回传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