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章 星球的崩解,文明的落幕(1 / 2)

加入书签

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恒星,轨道半长轴为3007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指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

因为过远的距离,所以孤寂和寒冷是这里的主旋律,十四颗卫星一直安然无恙的围绕着他旋转。

但是今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海卫一,这个曾经是海王星最大的卫星此刻已经变成了炼狱。

放射性熔岩在海卫一的地表上流淌着,强大的地热效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加热着整个星球,让这一颗本应寒冷的星球变成了火海,闪耀着火红色光芒的海卫一甚至照亮了海王星。

海文明将自己母星的内核改造成为了超级计算机,让这个文明拥有了强大算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隐患。

当内核计算机不计一切的全功率运行的时候,整颗星球的地表因为内核的转动,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而一旦内核的转动超出了极限,会使整颗星球会化作乌有。

就如同现在一样。

被逻辑锁锁住逻辑的海,已经陷入了无穷无意义的计算之中,星核计算机开始全功率运行,海卫一飞速旋转的内核足以说明计算的激烈程度。

一般的机械文明,当统御者被逻辑锁锁住后,会烧毁计算设备的计算单元。

但是对于将星球内核改造成超级计算机的海文明来说,情况只能会变得更糟糕。

因为烧毁的,将是整个星球。

矩阵的观测设备已经将目光对准了海卫一,准备记录这天文奇观。

内核与地表剧烈的转速差,正在缓缓撕裂着海卫一的地表,已经被放射性熔岩融合的地表此时变得异常的松软,巨大的裂缝已然出现在了地表之上。

粒子观测设备已经能够观测到大量的x射线和γ射线从海卫一的两极迸射而出,γ射线的出现代表着海卫一的内部运动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激烈的地步。

终于,充满放射性熔岩的地表被星球内部剧烈的转速差所撕裂,一块碎片脱离了海卫一的地表。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物质脱离了海卫一,就意味着灾难的发生。

因为角动量守恒,失去了质量的海卫一就需要更加大的旋转速度来维持天体运行。

而旋转速度的增加,意味着环绕轨道的半径在缩小。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质被海卫一抛出,它环绕海王星的轨道半径也变得越来越小。

随后到达了洛希极限。

简单来讲,洛希极限就是指是一个天体自身的引力与另外一个临近天体对它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时的距离,当两个天体的距离小于洛希极限的时候,较小的天体就会被较大的天体所撕碎,化成碎片。

而此时,海卫一的轨道距离已经达到了洛希极限。

在方程的视角当中,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海卫一,因为海王星巨大的引力开始缓缓的被拉伸。

原本圆球状的星体,此时已经变成了椭圆状。

他知道这是海王星对海卫一的引力梯度所造成的,在越靠近海王星的位置上引力越大,在越远离海王星的位置上引力越小。

在洛希极限之外,引力梯度造成的影响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一旦进入到洛溪极限,引力梯度就会无限的放大。

一个月后,海卫一再也无法承受海王星对其施加的引力,已经变成椭圆形的星球被强大的引力撕毁成了三块。

星球的内核在被抛洒出的时候,依旧在飞速的转动,承担着海的计算任务。

只不过这一次的计算对于海文明来讲,是一次绝唱。

海卫一碎片穿透了海王星的大气,重重的砸向了海王星。

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之上留下了三块巨大的暗斑,γ射线暴和x射线爆被观测仪器所检测,这可能是人类文明自诞生以来,观测到的太阳系内部发生的最激烈的天体运动。

查阅着观测数据,方程不得不感慨宇宙的宏大。

在小小的太阳系中,星球间的碰撞都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那在整个宇宙中,每天会有多少碰撞的发生,会有多少超新星形成,会有多少黑洞的诞生。

他们所爆发的能量,可能数万倍乃至数亿倍眼前的发生,但是他们并不会对宇宙造成任何影响。

这就是宇宙的宏大。

“文明的落幕,伴随着这种尺度的天文现象。”

“这对于海文明来说,也算是他们曾经来过的痕迹吧。”

方程有些感慨。

“就是不知道宇宙中还有多少曾经来过,但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文明。”沈灵雪感慨着,“希望我们的文明,能够在宇宙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说着,沈灵雪的声音坚定了起来。

“我们的文明,一定能在宇宙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你说对吗,方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