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 逃亡(1 / 2)

加入书签

883 年,两国交界之处,大秦的军队如潮水一般涌向边境线。而此刻的大周才刚刚从罂粟灾难中艰难脱身,边境军队根本就不是大秦的对手。

原本沉浸在喜悦之中的百姓被一记现实中的重锤狠狠击中,如梦初醒般惊愕地望向遥远的天边。放眼望去遍地都是浓烟滚滚,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响彻云霄,试图将沉睡中的中原大地唤醒。这场突如其来的剧变,让整个大周朝野都陷入了一片极度的恐慌与混乱之中。

经过长达两年之久的抗争,大周皇帝为了可以让大秦由此收手,不再继续北上,与大秦签订了一份屈辱的条约。这份条约不仅让大周割地赔款,更让国家的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然而,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大周皇帝也别无他法。

894 年,大秦再度向大周边境发起进攻,此次大秦皇帝不再满足于边境之地,而是对大周全国展开了猛烈攻击。然而,大周并未全力抵抗。此时的大周被皇权统治,装备落后,军队涣散。历经八个月,大周皇帝为稳坐龙椅,再次签署了辱国条约。

古人云,有压迫必有反抗。

但这微不足道的反抗,对于早已内忧外患的大周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大周首次遭受战争压迫时,国内的有识之士曾发起大规模起义运动。虽有所成效,但在大秦士兵面前收效甚微。毕竟此时的大秦,不仅有从大周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更具备大周无法比拟的军事实力。

大周皇帝在群臣进谏之下,决定与大秦修好。同时,假借交好之名,派遣部分官员往返于大周与大秦,或学习,或引荐。大周此番举动,无疑让大秦内心的傲气更为膨胀。与此同时,大周皇帝还暗中派遣大量亲信潜入大秦,为其刺探消息。

数年过去,此时的大周已如强弩之末,昔日辉煌不再。

时光流转,至900 年,大秦皇帝不再满足大周仅对自己俯首称臣,遂与其他小国结盟,一同进攻大周,目标直指大周国都京城。

深夜,王妃凝视着安定王紧皱的眉头,忧虑道,“夫君,莫非朝堂又有变故?”

实在并非王妃乌鸦嘴,这几年大周惧怕大秦,每每都割地赔款,奉献珠宝或银两。而如今大周全国上下更是改革不断,致使朝堂乌烟瘴气。百姓闭门不出,唯恐一旦出门便被官兵抓去做苦力。还有京城内的大秦士兵,口称护大周安危,其真实目的众人皆知。这是大秦在大周领土上宣示主权,京城早已不复往日繁华。

正在思考密报的安定王,转身宽慰道,“王妃在府中安心待产即可,外事有本王。本王定会保王妃与吾儿安危。”

王妃表面应承下来,但心中却暗自思忖,真能平安无事吗?840年,老王爷上奏禁止罂粟,却遭当时圣上软禁两年,直到新皇登基才被放出来。856年,老王爷与吏部尚书奉旨开展了为期四年的禁罂运动,然而,换来的是圣上的不重用,是太后的怨恨,最终郁郁寡欢而终。后来,王爷您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代的安定王。难道忘了这几年在朝堂上都经历了些什么吗?就拿898年来说,当今圣上执意变革,可朝堂上半数官员以及太后并不赞同,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场改革就以失败收场。最后,还不是臣妾费尽心力才将你从大牢中救了出来。唉,这胆战心惊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啊。

须臾,安定王望着王妃离去的背影,心中深知对王妃有愧。可是然儿,本王身为大周的一员,在这乱世之中,又岂能苟且偷生。

书房中,安定王一脸凝重地对护卫阿琛嘱咐道,“近日大秦皇室颇有动荡之象,恐新一轮战争将至。”

“王爷有什么尽管吩咐,奴才万死不辞。奴才的命是王爷所救,若无王爷,奴才恐已尸横多时。”

“本王实惧再经战乱,大周国祚难继,民乱或又将起。本王身老心累,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王妃。本王对王妃亏欠甚多,你日后就守在王妃身边,护她周全。”

阿琛抱拳领命道,“王爷,奴才定以死护王妃周全。”

深夜,安定王凝视窗外宁静的景色,心中再次默默祈祷,但愿自己的担忧皆是虚妄。

次日,王府内呈现出一片温馨之景。

可欣郡主望着正在身旁刺绣的嫂嫂,嗔怪道,“王嫂,你得好好管管哥哥。”

王妃笑道,“可欣,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是王爷惹恼了你?和嫂嫂说说,嫂嫂定当给你出气。”

“哥哥并未惹我,只是嫂嫂即将临产,哥哥却整日不在府中,该罚。”

“原来是此事啊。可欣,你错怪王爷了。王爷虽不在府中,但已将诸般事宜交代妥当。况且王爷心系国家,此等关键时刻,自是不能擅离职责。所以啊可欣,你误会王爷了。”

“原来是这样啊。嫂嫂,等哥哥回府后,我定当向哥哥道歉。”

可是王妃和可欣郡主在府内等了几日,也没有等来王爷的身影。直到三日后,京城街道上再次传来了枪声。

朝堂之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