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进京(1 / 3)

加入书签

秋末冬初的京城寒意渐浓,陆老夫人的住处烧了地龙,暖烘烘的热气扑在脸上,混着淡淡的檀香味。

陆修虽不太喜欢女眷们闲坐拉家常的氛围,对祖母却颇敬重,每次办差回来都要先来看望祖母。

恭敬行礼毕,又同母亲和婶母问安。

而后,同女客打个招呼。

韦氏就他这么个独子,好容易盼到他回府,赶紧让人斟茶暖身,道:“这趟南下办差,前后耽搁了有两月的功夫吧,瞧着倒瘦了不少。凑巧今日有上好的新鲜鹿肉,待会给你烤些吃,也好养养身子。”

说着,又笑眯眯瞥向陈家母女,“这鹿肉还是卫国公爷亲自射的,送些来给你祖母尝鲜,碰上了算你有口福。”

陈夫人隋氏闻言,就势笑道:“世子文武双全,那一身箭术连圣上都夸赞不止,若去了这场秋猎,怕是也能拔个头筹。最难得的是有孝心,办差回来这么累也要先来探望长辈,实在是有心。”

一番话夸得韦氏十分受用。

陆修却快对这种话听出满耳朵的茧子了,撞上隋氏那盛满笑意的脸,猜出她藏着的心思,愈发觉得无趣。便只敷衍着笑了笑,朝上首道:“既是有客人,孙儿便不多扰了。结案的文书明早要用,得快些写出来。”

陆老夫人很是默契,点点头道:“那快点回去写文书。这是正经事,半点都耽误不得,旁的明儿再说也不迟。”

有她首肯,陆修麻溜地转身走了。

那边韦氏还想留下他同陈家母女多说说话,见他片刻都不肯多待,心里便不大受用起来。

陆修却懒得敷衍。

他出了暖阁,快步绕过抄手游廊,在拐角隐蔽处站了片刻,果然见陆骊在贴身丫鬟的陪伴下走了出来。

见着他,陆骊眉开眼笑。

“又等我递消息呢?”她一脚迈进暗影里,将身影藏起来,低声道:“这两个月堂哥不在,陈家来得可勤快了,我瞧伯母对那陈姑娘中意得很。方才堂哥转身就走,伯母脸上分明不太高兴,当心晚上去念叨。”

“就这些?”

“要不然呢,祖母和你都没点头,也不能操之过急吧。剩下的无非是吹捧试探,没什么好说的。”陆骊说完,摊开手掌伸到陆修面前。

一枚精巧的玉雕香薰从陆修袖中滑出来,轻轻落在她的掌心。

“扬州买的。谢了。”

陆修对她这眼线还算满意,为免韦氏晚间又来念叨着催逼婚事,回到住处后便让人锁了门,随便用些饭菜垫饱肚子,便去了书房。

等韦氏送走陈家母女,赶来儿子住处时,不免吃了个闭门羹。

守在门口的嬷嬷见韦氏满面不豫,也没敢怠慢,只陪着小心,依陆修的吩咐禀道:“世子爷回来后仓促用了几口饭就往书房去了,说是这两月里差事不少,他写完文书得早些歇息。等忙过这阵子,再去给夫人问安。”

韦氏听了,知道陆修是故意躲着她,气得拂袖而去。

陆修倒也不在意她生气。

这两年里韦氏为他的婚事上蹿下跳,没少折腾。

半年多前,韦氏说看中了卫国公府的陈妙容时,陆修就曾摆明态度,对陈家女儿无意,婚事上更不着急。

偏韦氏一意孤行,非要撮合此事。

陆修也曾跟她吵过一回,奈何韦氏脾气太拧,死活不听劝,如今闹成这样,连祖母都不得安生,陆修没当场甩脸色已算克制了。

他闭门挑灯,独自翻书到子时才歇下,闭上眼时,脑袋里又无端浮现当日谢家被抄的情形来。

陆修不由睁开眼,睡意全无。

当初在谢家当了半年马奴,对谢家人的品性多少知道些,都是清正为官之人,不像会莽撞行事、掺和谋逆这种事的。

仪鸾卫向来骄横,且口风很严,将案情瞒得极紧。加之此案特殊,不像旁的案子要经过刑部复查,如今恐怕除了皇帝和蔡衡、韩嗣宗等人,旁人也不清楚谢家究竟犯了哪条律令,竟要闹到抄家流放的地步。

但陆修总觉得,谢家这案子有猫腻。

-

翌日清晨,陆修照旧去了衙署。

因靖王谋逆案余波未平,虽说仪鸾卫一手遮天主查此案,期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的大小案子不少,也让刑部和大理寺忙得够呛。

陆修去得早,衙署里还没几个人。

才刚坐稳,没等他倒杯茶整理堆积在案头的文书,门外人影一晃,钟庭玉探脑袋往里扫了眼,见着他,立马抬步进来。

“嗬!可算是回来了!”

他是宣平侯府颇受宠爱的嫡幼子,跟陆修交情深,进了门毫不客气,自管斟茶来喝,闲扯道:“这趟南下办差,可真算你命好,躲了许久的清闲。咱们留在京城这些人,险些累得半死。怎样,江南好玩吧?”

“还行。景致确实不错。”

“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