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京都大事 二(1 / 2)

加入书签

秦怀玉的身影消失于风雪之中。花满庭站在那颗老榕树上站了许久。他的那双眉头也皱了许久。秦怀玉的那番话不多,却将昭化三年的那件事给彻底翻转。钟离破而今的身份已暴露,他是大离余孽!那么他要让上车侯府满门被灭其目的就是为了铲除异己,消灭自己最大的对手。毕竟上车候卢战骁有勇有谋,还有一支强悍的赤炎军在手。有上车候在,钟离破这个定国侯就无法成为宁国第一军阀,如果大离余孽意图作乱,他便不能控制宁国局势。所以,灭上车侯府,便是给他定国侯府扫清道路。将此事做成事实,那时的神武军就驻防在京都,先帝根本无法动他分毫。这是不是先帝因此颓废去修建长乐宫的原因呢花满庭不知道。但极有可能。那时候钟离破的身份并没有暴露。李辰安来到京都,先帝因此而回京看过了李辰安一眼,还邀请了李辰安吃了一顿饭……那时候李辰安的身份钟离破也并不知道。所以京都之变时候,钟离破并没有阻止樊桃花率神武军起事——他的目的应该是将宁氏皇族全部杀死!李辰安登基为帝对他钟离府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只是他万万没有料到李辰安并不是李文甫的孙子……他也没有料到樊桃花最终还是没有站在他的身边。倒是为李辰安这小子做嫁了衣裳。先帝对李辰安登基为帝,想来也是乐意看见的。只是……钟离破灭了卢战骁满门,却放走了奚帷。莫非奚帷也是大离余孽的后裔之一可他曾经在京都时候听他所谈的那些思想却如一道光。正是因为他的思想,才有那么多的人去追随他。比如自己。比如樊桃花。比如商涤……也比如卢皇后。等等。唯有长孙惊鸿始终持怀疑的态度,也始终在暗地里调查奚帷究竟是谁。可惜,直到长孙惊鸿在怀山郡战死,他也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奚帷。如果奚帷真的没死,而今知道奚帷下落者,恐怕只有钟离破和温煮雨。钟离破亡命天涯,也不知道樊桃花找到他了没有。待天明时候,得去问问温煮雨。不过诚如李辰安所言,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的阴谋诡计都不堪一击。只要宁国真正强大了,何惧钟离破何惧奚帷何惧大离余孽!如是想着,花满庭摇头一笑,看了看远处御书房的灯光,他身形一展,也消失在了漆黑的风雪之中。…………御书房。魏公公生起了炭火,也点燃了茶桌上的茶炉煮上了一壶茶便侯在了一旁。抬眼看了看这位主子,魏公公心里颇有些疑惑。这位主子行事当真是摸不着痕迹啊!说他勤政吧,他连朝会都不召开了。每日里来宫里打个照面,放在龙案上的那些奏折他也仅仅是用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翻一翻。翻了就丢在一旁。也不批注,只是说一声交给内阁处理就行。然后……然后就没了人影儿。说他懒惰吧……后来才知道他多在工部的军械司,听说他和军械司的那些匠人们打成了一片!八天前军械司那边传来了惊天动地之响,将满朝的文武给吓得纷纷跑出了衙门,以为是地龙翻身,结果呢结果是他和那些匠人们改良了烟花!那玩意儿的威力比以往的烟花大了许多!那天他喜滋滋的回到了御书房,说红衣大炮的难题总算是解决了。能用,但尚不完美。就让工部先造上十门,等科学院建成之后,再由那些匠人们去改良。国事,他似乎没有认真的处理一件。反倒是对这些奇淫技巧的东西很是着迷。在魏公公的心里,对这位皇帝的感受颇为复杂。他大致是最好侍候的皇帝了。因为他不讲究。啥都不讲究。那身做好的龙袍这么久了一次都没穿过,就连御膳房做的膳食,他也要求简单随意。宫里原本新招了一批宫娥太监,他登基之后的第二天又将那些人大部分给辞退了。说是没必要。因为他不会住在宫里。一国之君,不住在宫里……这也算是开创了先河。自己倒是落了个清净。不需要请他翻牌子。也不需要侍候他就寝。下了朝他就离开了皇宫,自己反倒是成了这偌大后宫的守护人。就在魏公公如此想着的时候,御书房外传来了脚步声。他扭头望了去。夜色中有几盏气死风灯。渐渐近了,魏公公看见了来的那些人,心里微微一惊。玄甲营周正身着戎装一脸严肃的走了进来。紧随其后的是穿着一身红衣披着红色大氅的皇城司御风卫大统领长孙红衣。再后……是工部尚书黄修木和皇城司一处大统领郑旺。皇上半夜召这些人来干什么“坐!”李辰安斟茶,直奔主题:“长话短说!”“皇城司提举王正金钟在荒国出了点情况,距离最初的消息已过去了十天,谁也不知道这十天里又发生了什么。”“无论发生了什么,朕都要营救他归国!”“就算真出了意外……他的遗体也必须给朕抢回来!”“朕命令!”四人豁然站起,齐齐躬身一礼:“臣……听令!”李辰安面容无比严肃:“命大荒城的谍子全力打探王正金钟一行之下落!”“命玄甲营带上改良的烟花,立刻出发前往北漠道,从死亡谷进入荒国南溪州伺机接应或者营救王正金钟!”“命御风卫集结,也带上改良的烟花,前往燕云关。”“御风卫抵达燕云关之后,命苏沐心率领宁武卒与长孙红衣一道,绕过九阴城进入荒国……朕要荒国大乱!”“黄大人,”李辰安看向了黄修木。“臣在!”“军械司最新制造的烟花,全部交给玄甲营和御风卫!”“另外,你告诉军械司司正赵三亩,朕要他在过年之前打造好二十门红衣大炮!”“缺人,就叫他去科学院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